区位条件:东尾片改造项目位于泉州市东南部丰泽区刺桐东路南段东侧,紧邻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刺桐路,交通条件便利。由于市级行政中心迁往东海的利好消息刺激,使得泉州大部分楼盘向城市东部集中,刺桐路两侧的房价持续升温,东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开发热土。
周边条件:地块周边地区以居住为主,紧邻地块东北与北部的是东美花苑小区和碧水湾小区,在地块东北角的对面是丰泽区文化馆;南面的用地边界紧邻5-6层左右的农民住宅,建筑质量一般;地块西侧是城市主要道路刺桐路。
场地条件:规划总用地约80678平方米,为城市道路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六块用地,除刺桐东路外,区内外的道路级别都不高,大部分属于11-15米的小区级道路。受城市道路的分隔,用地比较零碎,规划发挥的空间较小。场地内现状以农民住宅为主,在用地西侧靠近刺桐东路的方向有泉州地方特色民居一座,另有加油站一座;场地内无特别地质问题,用地平坦,坡度小于3%,适于开发建设。根据政府有关文件,该项目属于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范围内的建筑除泉州特色民居和加油站保留外,其他建筑均重新规划建设为以高层和小高层为主的居住区,由政府主导开发,重建后的住宅主要用于当地居民的回迁安置,少量住宅可以作为商品房在市场上出售。
规划思路:在方案设计方面,除采用传统的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外,最重要是采用了电脑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建筑布局下的日照强度进行模拟分析,试验的结果作为确定规划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对项目的开发定位确定户型单元的大概尺寸,并设计了高33.6(12层),宽30米,进深15米的标准单元,标准单元左右间距13米,试验以这个标准单元来模拟建筑单体,试验分别设计了单元模型平行道路、和道路左右成15度角、成30度角情况下的,单元模型的前后垂直距离,冬至日的日照时间等数据,同时对几种情况下的道路、小区内部的空间感觉进行评估,所得的数据和评估等级作为最后确定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
方案介绍
总体布局:地块为城市道路划分为六个组团,A、B、D、F为单纯的居住组团,C、E组团为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其中E组团规划布置为净菜超市和社区中心,C组团集中布置了小学校和幼儿园。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区内道路划分为三级,西侧的刺桐路是城市级干道,妙云街等道路为居住区主要道路,其余为组团内道路。六个地块中,除B、D地块采用地下停车库停车外,其余的地块均规划为地面停车,B地块采用全地下车库停车,既可以保留组团内绿地、休憩空间的完整性,又在组团内实现了人车分流。
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分为组团级和小区级两级,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相对集中为原则,组团级公建以布置在服务组团的底层裙房为主,小区级公建独立地块单独布置为主。相应级别的公建均以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服务半径为依据。
绿化、景观规划:绿化布置主要集中在B、C两个组团,规划在B组团和C组团形成了一个宽30多米的绿化带,把B组团的组团绿地和小区的中心广场,C组团的幼儿园、小学校等公建串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景观集中的视觉廊道。同时围绕这个东西向的视觉廊道,规划又形成三个南北向的视觉通廊,分别将规划区内的特色民居和刺桐路上的标志性住宅,A组团和D组团以及中心广场连成一起,既形成了几条景观视线通廊,又使特色民居和标志性住宅和中心广场成为对景,并进而成为小区的景观节点。街道的界面在规划上以宜人尺度和连续、又节奏的变化为目标。
周边条件:地块周边地区以居住为主,紧邻地块东北与北部的是东美花苑小区和碧水湾小区,在地块东北角的对面是丰泽区文化馆;南面的用地边界紧邻5-6层左右的农民住宅,建筑质量一般;地块西侧是城市主要道路刺桐路。
场地条件:规划总用地约80678平方米,为城市道路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六块用地,除刺桐东路外,区内外的道路级别都不高,大部分属于11-15米的小区级道路。受城市道路的分隔,用地比较零碎,规划发挥的空间较小。场地内现状以农民住宅为主,在用地西侧靠近刺桐东路的方向有泉州地方特色民居一座,另有加油站一座;场地内无特别地质问题,用地平坦,坡度小于3%,适于开发建设。根据政府有关文件,该项目属于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范围内的建筑除泉州特色民居和加油站保留外,其他建筑均重新规划建设为以高层和小高层为主的居住区,由政府主导开发,重建后的住宅主要用于当地居民的回迁安置,少量住宅可以作为商品房在市场上出售。
规划思路:在方案设计方面,除采用传统的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外,最重要是采用了电脑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建筑布局下的日照强度进行模拟分析,试验的结果作为确定规划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对项目的开发定位确定户型单元的大概尺寸,并设计了高33.6(12层),宽30米,进深15米的标准单元,标准单元左右间距13米,试验以这个标准单元来模拟建筑单体,试验分别设计了单元模型平行道路、和道路左右成15度角、成30度角情况下的,单元模型的前后垂直距离,冬至日的日照时间等数据,同时对几种情况下的道路、小区内部的空间感觉进行评估,所得的数据和评估等级作为最后确定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
方案介绍
总体布局:地块为城市道路划分为六个组团,A、B、D、F为单纯的居住组团,C、E组团为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其中E组团规划布置为净菜超市和社区中心,C组团集中布置了小学校和幼儿园。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区内道路划分为三级,西侧的刺桐路是城市级干道,妙云街等道路为居住区主要道路,其余为组团内道路。六个地块中,除B、D地块采用地下停车库停车外,其余的地块均规划为地面停车,B地块采用全地下车库停车,既可以保留组团内绿地、休憩空间的完整性,又在组团内实现了人车分流。
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分为组团级和小区级两级,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相对集中为原则,组团级公建以布置在服务组团的底层裙房为主,小区级公建独立地块单独布置为主。相应级别的公建均以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服务半径为依据。
绿化、景观规划:绿化布置主要集中在B、C两个组团,规划在B组团和C组团形成了一个宽30多米的绿化带,把B组团的组团绿地和小区的中心广场,C组团的幼儿园、小学校等公建串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景观集中的视觉廊道。同时围绕这个东西向的视觉廊道,规划又形成三个南北向的视觉通廊,分别将规划区内的特色民居和刺桐路上的标志性住宅,A组团和D组团以及中心广场连成一起,既形成了几条景观视线通廊,又使特色民居和标志性住宅和中心广场成为对景,并进而成为小区的景观节点。街道的界面在规划上以宜人尺度和连续、又节奏的变化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