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城镇体系“十一五”发展规划

时间:2008-10-10 22:39: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城镇体系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城镇发展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部署,既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也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搞好城镇体系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省城镇体系"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重点阐明"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以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第一章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城镇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是我省城镇发展最快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围绕"两大历史任务",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神,采取"扩市提位"、"撤乡建镇"、"重点扶持"、"生态移民"、 加快小城镇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探索城镇建设投资多元化机制,发挥重点小城镇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我省城镇数量显著增加,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投资环境极大改善,逐步形成了以西宁市为中心,格尔木市为次中心,各州地政府所在地城镇为区域中心的大城市、小城市、州府所在地城镇、县城、建制镇不同规模等级的城镇体系。城镇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城镇数量显著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省城镇数量由2000年的73座发展到2005年的129座。其中设市城市3座(大城市1座,小城市2座),建制镇123座,未设建制镇的县城及独立工矿区3座;城镇人口由179.54万人增加到213.23万人,县以上城镇建设用地由228.85平方公里增加到265.11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36.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4.76%提高到39.25%,平均每年增加0.9个百分点,是我省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功能得到了改善
  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2000年至2005年的五年间,全省城镇市政公用(不含供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65亿元,其中州县政府所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亿元。随着城镇供水、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一些严重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城镇功能更加完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见表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览表)。中心城市西宁、次中心城市格尔木以及各区域中心州府所在地城镇发生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变化,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