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集中”推动成都“四位一体”加快发展

时间:2008-10-10 00:42: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通过推进“三个集中”,成都将城市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统筹起来,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各项政策向农村延伸并进行配套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分治的壁垒,使农村的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居民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扶贫救助、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与城市全面并轨。
  城乡协调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综合效应,成都三次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
  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使成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2003年起,农业从业人员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向二三产业转移。2002~2007年,成都农业增加值由140.19亿元增加到228亿元,同期农业劳动力减少50余万人,农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工业集中发展的优势开始显现。尽管成都削减了近百个工业园区,但工业企业效益却在增加。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3亿元,比2002年增长19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
  第三产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2002~2007年,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近15%,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9.51亿元,2007年达到1356亿元,增长91%。
  2002~2007年,成都GDP保持年均13%的增长速度,2002年全市GDP1663.22亿元,2007年预计达到3323亿元,5年时间GDP总量增长超过1倍。2002年,成都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81.9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9.02亿元;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9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16.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46倍和8.05倍。
  这一时期也是成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2~2007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972元增加到14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77元增加到5400元,增幅分别为65%和60%。
  深入实施“三个集中”带来的产业聚集和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成都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由2003年的237.21平方公里扩大到2007年的395.5平方公里。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成都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水平比2003年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59.9%。2007年,成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63%,在城乡人口格局上已经形成城市社会的雏形。
  成都在实施“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还特别重视解决城乡居民的就业、保障等问题,民生不断改善,社会趋于稳定。2007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基本形成了城乡满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年内信访量和群体事件同比下降10.4%和2.1%,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7%。
  在实施“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成都同步进行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公推直选、“三会”公开、“三务”公开等一系列举措,提高了行政效能,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城乡统筹的积极性,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专题调研成都城乡一体化实施情况后指出:成都3年来在全市实施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并围绕其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正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道路,意义重大;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探索了一套统筹城乡发展的全方位的解决办法,在*“三农”难题上做出了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成都已经深入人心,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2007年6月,成都获批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