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核心考点复习
常用的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方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定了固废污染防治的原则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清洁生产:限度地减少固废的产生量;资源化—综合利用:使有利用价值的固废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无害化—安全处置:对无利用价值的固废的最终处置(焚烧和填埋)。
1.预处理方法有三种:⑴压实。⑵破碎。⑶分选。分离出有价值的和有害的成分,实现“废物利用”。
2.堆肥处理方法。利用自然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在适宜的水分、通气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身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
3.卫生填埋方法。在填埋场的设计、施工、运行时最关键的问题是控制含大量有机酸、氨氮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渗滤液随意流出,做到统一收集后集中处理。
4.一般物化处理方法。工业生产产生的某些含油、含酸、含碱或含重金属的废液,均不宜直接焚烧或填埋,要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方法也是综合利用或预处理过程。
5.安全填埋方法。安全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目的是割断废物和环境的联系,是否能阻断废物和环境的联系便是填埋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完整的安全填埋场应包括废物接收与贮存系统、分析监测系统、预处理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雨水及地下水集排水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监测系统、管理系统和公用工程等。
6.焚烧处理方法。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焚烧不但可以处置城市垃圾和一般工业废物,而且可以用于处置危险废物。
7.热解法。是在氧分压较低的条件下,利用热能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裂解为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易于处理的化合物或燃料气体、油和炭黑等有机物质。
【篇二】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核心考点复习
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及应用: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⑴体现法规的严肃性。⑵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⑶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特别注重保护三类地区:一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要预防对其破坏;二是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地区,要加强对其保护;三是资源强度利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处于高度不稳定或正在发生退化性变化的地区。⑷满足多方面的目的要求。注重生态保护的整体性,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⑸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⑹全过程评价与管理。措施应包括勘探期、可行性研究(选址选线)阶段、设计期、施工建设期、营运期及营运后期的措施。⑺突出针对性与可行性。
2.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要遵守以下原则:⑴凡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和敏感地区等类生态因子发生不可逆影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⑵凡涉及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定补偿措施加以保护;⑶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⑷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⑸需要制定区域的绿化规划;⑹要明确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费用的数量及使用方向,同时论述其必要性。
3.减少生态EI的工程措施。
⑴合理选址选线:①避绕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对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造成直接危害。这是“预防为主”的主要措施。②符合地方EP规划和环境功能(含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③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④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受到损害或威胁。
⑵工程方案分析与优化措施:①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②采用环境友好的方案。③采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建设方案。④发展EP工程设计方案。
⑶施工方案分析与合理化建议:①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②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减少对野生生物和人群干扰。③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不搞“三边”和“会战”工程。
⑷加强工程的EP管理。①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施工队伍管理。②运营期环境工程监测与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