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20年新疆三支一扶考试申论范文参考:以中国精神开启民族振兴新华章
革命年代,外敌入侵,军阀割据,祖辈在热泪与鲜血中打造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建设年代,百废待兴,百舸争流,父辈在困惑与曲折中留下了大庆精神、辽宁精神。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精神的延续是先辈的责任,更是现代人的使命。时代在变,不变是中国精神的传承,在时代的大潮中,应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精神勇往向前。
弘扬“愚”字精神,在服务为民众谋发展。“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官位虽小,却在枝叶小事中见品格,这是为民的大气度、大担当、大情怀、大境界。放眼当下,黄大发不顾安危,以逢山开路的精神为百姓开凿“生命渠”;李保国兢兢业业,用尽职尽责的态度啃下脱贫攻艰的“硬骨头”;廖俊波矢志不渝,把共产党人无悔奉献的品质注入为民服务工作中……一个个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他们是当代的新愚公,把以民为本的信仰投入到民族发展的道路上,助力民族奋勇向前。
弘扬“干”字精神,在苦干实干中求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意在强调久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价值理念。我国一代党员干部,一以贯之总书记精神,在务实勤勉中创造佳绩。毛丰美披星戴月,日复一日,实现穷山村到富裕村的愿景;张渠伟坚守信念,实事求是,为四川达州人民奔小康铺路架桥。实干是当代人该有的姿态,正是不同领域的实干家的身影,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力量之源。他们的实干精神如黑夜中亮的星,照亮人民幸福的道路,如同一盏灯塔,为民族发展指明方向。
弘扬“变”字精神,在敢为人先中助振兴。世界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化,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不变的是改革求变的力度。回溯过去,五四运动如同一生惊雷,唤醒了黑暗中沉睡的灵魂,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魄力,为国家发展找到新出路;改革开放四十年,国人再次以改革求变的生命力,打造“深圳奇迹”,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中,大胆尝试,勇于改革,打造多个国内第一,世界第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求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命运伟大转变的“密码”。
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奋斗,70年来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蓬勃发展的中国,没有中国精神的传承,就没有民族河清海晏,回顾波澜壮阔的历程,展望乘风破浪的前方,势如千钧的改革大潮已在白山黑土间蓄积,作为新时代辽宁人,应该抓住机遇,弘扬辽宁精神、中国精神,甘做奉献着、开拓者,助力民族发展,勇于再创辉煌。
【篇二】2020年新疆三支一扶考试申论范文参考:做平凡人物 汇中国力量
小人物的身上,闪耀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芒,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传递的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般的仁爱之心;传承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彰显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勇担时代使命,争当时代英模,即使在平凡岗位中,也要创造非凡成就,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筑梦英才!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份功业的实现,不仅需要有远大的志向,更需要有精益求精、恪尽职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正如航天楷模罗阳胸怀报国强军赤字情,积极创新、开拓进取,推动军用战斗机取得重大进展;又如一线工人双钱,精益求精,用心打磨,精心调整,终于C919成功问世,收获荣誉无数;更如科研院士屠呦呦,敢于担责,以身试药,终于蒿草青青,拯救无数生命。他们看似毫无关联,但都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在时代浪潮之中,国家的和平、发展、健康需要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在岗位中立足本分,做好应作之事。
心系社会,敢于担当。在革命年代,担当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所不辞;在和平年代,担当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心系人民、心系社会、心系国家。然而,纵观当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外表之下,仍“漏洞百出”网络环境恶化,三俗内容层出不穷、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懒作为,甚至贪腐屡禁不止,各类治安乱象令人咋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民没有意识到社会是人的集合体,它需要每个人都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同时,部分党员干部更是忽略了自身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忘了初心、丢了使命,未将人民与国家的责任抗在肩上。因此,不论是公民还是党员干部都需心系他人,敢于担当。
“山再高,往上攀登,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国富民强的历史画卷已经缓缓展开,它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这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又需心系社会、用于担当,更需淡泊名利,谦虚谦逊。唯有如此,方能为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支撑中国最坚实的脊梁!
【篇三】2020年新疆三支一扶考试申论范文参考:实施现代化治理的强“基”工程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国家治理的根本在于人民,更在于基层。青年习近平就曾扎根基层,奉献人民,把自己当作“黄土地的儿子”,立志在基层为人民办实事。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面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坚定实施“强基础”,增强基层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紧迫感”。“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疫情来袭,党员干部下沉到基层抗疫一线,夯实基层防控堡垒,积极发挥基层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灾害面前,基层干部与群众一齐组成木里县救火队,成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美逆行者”;攻坚路上,扶贫干部不再只是“干部”,而是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引路明灯”,以坚定的信念挥舞“扶贫”的利剑,斩断中华民族千百年萦绕不散的“穷根”。强化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不能只是“敲锣打鼓”,只有领会到“权为民所用”的要义,树立起“情为民所系”的情怀,肩负起“利为民做谋”的担当,深化中央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
深化落实“保基本”,提升基层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感”。民为邦本,本固方能邦宁。当前,基层治理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期。增进民生福祉是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5G的发展,将使人们的生活从“智能化”迈向“智慧化”;北斗导航的建设,将让我国的导航定位摆脱他国桎梏;医疗、教育、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更让我国人们斩穷根、奔小康……新时代,基层治理也要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时代命题作出战略调整,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
“稳基层”,激发基层青年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责任感”。新形势下,我国在推进基层治理中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更加重视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公民参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在抗击疫情中,志愿者队伍表现突出,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武汉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上万名志愿者上岗从事关爱行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积极引导广大志愿者与志愿组织有序、专业地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出“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物业”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筑牢了基层常态化防控疫情基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不发于卒伍”,基层,是人民的生活,更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练兵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层组织应抓住抗疫斗争的契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逐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在抗疫斗争的实践中提升治理水平和发展能力,为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