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考试# #2020年初级经济师《金融》知识点:信用货币#】你可以创造未来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向前走。你的未来也只有自己才能创造,既然选择了就要毫不犹豫的坚持走下去。®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2020年初级经济师《金融》知识点:信用货币”供考生参考。更多经济师考试内容,请关注®无忧考网经济师考试频道。祝大家备考顺利!
【知识点】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定义: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一)信用货币的产生
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时需要的条件:
1.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
2.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此内容在货币供给中详细说明)
(二)信用货币的形态
(1)期票:到规定日期才能领取商品或货币的票据
(2)银行券:没有固定支付日期,可随时兑换黄金
(3)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
(4)辅币: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
(5)纸币
(6)银行存款
(7)电子货币
(三)信用货币的特征
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
它的发行以国家在一定时期提供的商品、劳务量为保证。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的凭证,信用货币流通则是中央银行债务的转移。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①表现为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
②表现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其提供信用。
4.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
国家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管理货币流通,使货币流通符合客观的流通规律,保证信用货币的正常流通。
(四)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的特殊属性:
1.发行主体的多元化,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既有中央银行,又有一般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
2.形态上的超物化,电子货币依靠光波、电波传递。
特征:方便性、通用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