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时间:2018-10-17 17:44: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中考# #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动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进,已吹响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将鲜花的大旗飞舞。以下是©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供您查阅。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个向高考命题靠拢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其反宿构反套作的用意是很明显的。从这个角度说,它是一个不错的作文题,可是为什么网上有许多纷争?甚至有不少语文老师质疑呢?我个人认为这个作文题有优点,但也有一些值得争议的地方。

  一、审题不难表达难

  这个作文题的审题不难。“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这是“任务”。“这个问题”指的是材料中的“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我想,命题者的用意应该是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议论”或者“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或者“讲述身边的故事”。题目的意思很明确,不隐晦,也不抽象。

  但这不是一道简答题,也不是一道只需要说上一分钟的口语考查题,甚至也不是一道只需写150-200字的小作文题,而是一道大作文,学生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个人觉得不容易。
  首先来分析一下学生的立意可以有哪些。我认为,如果严格按照题目的意思,不外乎三种:

  ①写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

  ②写作可以虚构;

  ③写作既可以说真话、抒真情,也可以虚构。

  无论哪一种立意,要让学生发表议论,从理论上阐释,我认为是对学生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这涉及到写作的理论,是大学中文系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中学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是文学家、文学理论家研究的问题,让初中生来议论这个话题,这任务太难。

  当然,学生还可以去写记叙文,“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或者“讲述身边的故事”。那么学生该如何在一篇记叙文中体现以上的观点(主旨)呢?我设想了一下,估计学生会写出诸如“自己虚构作文,被老师批评”“自己从生活中找到素材,说真话抒真情,得到肯定”此类的内容,以此来揭示“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的主旨(可是,请原谅我的怀疑:这样的文章本身是不是真的在“说真话”呢?恐怕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有没有学生会写到自己虚构作文的经历,来表达上述立意中的第二种呢?我觉得受中学写作教学的主流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不会这样写。至于第三种立意,学生要用自己的经历或他人的故事来揭示,就更难了。

  综上,我认为,这个作文题虽然审题不存在难度,但审题之后的表达,对于初中生来说,真的不容易。

  二、材料所隐含的观点存在争议

  这个作文题的材料是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材料中列举了三位同学的话。第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从材料的字面上来看,材料中第一位同学的观点与第三位同学的做法是对立的,如果赞同第一位同学的观点(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主导思想),那么就要否定第三位同学的做法,因为他并不是“说真话,抒真情”。可是,文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创作是不排斥“虚构”的,甚至有理论家认为“虚构才是文学的本质”。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文学名著也无声地宣告着“虚构”的艺术魅力。那么,为什么中学生写作就一定不能虚构呢?虚构写作就是做人的不诚实吗?那么吴承恩岂不是大大的骗子?中学生写作可以倡导“说真话、抒真情”,但不能将“虚构”逐出中学生写作的领地。

  我认为,回答“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这个问题,正确的观点应当是“写作既可以说真话、抒真情,也可以虚构”。不知这是否符合命题者的想法。如果命题者也承认中学生写作有虚构的权力,那么材料中的问题表述可以修改为“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和虚构,你认为哪一种好?”
  以上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的,那就是:说真话抒真情与虚构是矛盾对立的。但是,我有限的写理论知识告诉我,这两者是可以不矛盾的。虚构的作品中完全可以融注作者的真情,《红楼梦》是虚构的,可谁敢说其中流淌的情感不是作者的真情?至于“说真话”,关键是对“真”的理解,一是指生活的本来面目,即生活真实,二是指经过作家加工创造的、符合生活内在逻辑、能显示社会生活本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即艺术真实。如果是将“真话”的“真”理解为艺术真实,那么,成功的虚构完全可以做到“说真话抒真情”,二者可以兼容。

  可是,从作文材料来看,第一位同学表明观点后,第二位同学提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经历简单”“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可能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可见材料中学生的观点中“说真话”的“真”指的是生活真实。

  当然,缺乏写作理论知识的学生如此理解是正常的。具备写作理论知识的人对此就会产生争议。一个隐含着争议的观点的题目让不明就里的学生来谈,真的合适吗?

  三、“思考”的范围如何限定,不明确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体会”且不说,只说“思考”。“思考”的范围有多宽?命题者的意图是要求学生只就“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作直接的正面的回答呢,还是允许学生由此及彼,发散思维,或者可以只从一个侧面来给予间接的回答?语文教研群里对这一点争论很多,许多对这个作文题做分析解读的文章里也提出了许多写作思路。

  比如:由写作“说真话抒真情”联想到“诚信做人”;

  由第二位同学“经历简单”“写不出新意”的说法,提出“要在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真情”;

  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美;

  严格来说,以上的写作内容并没有很好地执行“任务”,没有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正面的回答。或是联想得太远,或是只抓住了材料的某一部分,等等。但是这也可能是学生由此作文材料所引发的思考,也是对问题的间接回答。如何评判,需要明确。

  诚然,如果允许学生不着边际地发散开去,则考试作文防宿构、防套作的功能将被削弱。但基于本作文题直接正面的写作实在“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在紧张的考场上,学生们选择“旁逸斜出”就在所难免。

  总之,我认为2018年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话题独特,是反押题的杰作,且通过一个作文题引发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关注与讨论,引发学生对写作的思考,对作文教学来说,是有益的。但对于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要想写好,实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