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什么考得这么“难”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 如果按照大约12万的学生来算,5大优质学位不足2000,大约1.5%的录取比例。
※ 深圳中考人数通常只有小升初学生的7成,中考深圳四大率约4.5%,深圳高考人数通常是小升初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考深圳的重本率约32%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
1. 录取难度:小升初>中考>高考
2. 课内考核难度:高考>中考>小升初
也许初中五大校长大的难题,就是如何选拔出这1.5%的学生。
因为小学课内知识点的难度低,而小升初选拔录取难度大于中高考,这一矛盾直接导致目前小升初招考内容“超纲”。简单来说,如果只按照课内知识点的难度,根本无法选出这人1.5%的“优质生源”
所以小升初的选拔,考验的是两条录取线:
一、简历的录取线
二、考试的录取线(各种招考试卷的难度)
的敲门砖(简历权重)
18年杯赛延期,有诸多家长开始心慌:五年级没参加杯赛,六年级杯赛延期,小升初不知道还能不能接到橄榄枝。其实抛橄榄枝的比你还心慌。
小升初报名渠道从来不够“透明”,诸多家长秋季就开始担心如何报名,变化如何。但实际上,不到四五月份的小升初招考升学季,一切都没有定论。小升初的报名政策挺像打麻将,想赢要做好两点
1. 好手牌:抓好学生学习过程,拿点杯赛,艺术比赛的名次。
2. 好时机:关注,抓住一切报名机会,只要牌好,就不愁接到橄榄枝。
据这些年的招考政策和经验,进需要拿下这四块敲门砖(按往年权重顺序排列):
※杯赛成绩:往年来看,杯赛一直是“五大”重的一块敲门砖,深圳有五个杯赛与小升初录取面试关系密切,分别是:华杯、希望、鹏程、启智、爱马仕杯。只要这些杯赛有举办,能参加的建议都参加。华杯和希望杯延期,那么剩下三个杯赛无疑会承担更多关注的目光。
※课内成绩:杯赛延期,五大能在招考之前看到直观的数据就只有校内成绩。不论是初中“五大”,还是第二梯队初中,学校推荐已经成了一条重点渠道,而这种渠道有些学校不公开,中学找小学直接拿家长电话信息打电话,邀约面试。所以课内9A只是基本,更重要的是排名,学生在五六年级在课内的年级排名至关重要。
※百外、深外录取通知书:从往年来看,深中、实验、高级都会在百外、深外招生之后有所动作。今年高级主动打电话邀约诸多百外录取的家长,而在深中网站报名的家长,但凡之前考入百外、深外的,很多都拿到了考试资格。当杯赛延期,百外深外作为影响力大的公开招考学校,他们的通知书分量也会越来越重。
※艺术特长:这一块对深中、高级意义不大,这两所初中本身就有艺术特长生班,如果学生学业很好,进艺术特长班反而得不偿失。而实验会从艺术特长考试中直接选人进素养班,另外没有专门的艺术特长班,特长生也有机会参加分班考,所以艺术特长生,可以考虑一下实验。
总结:
如果我们将这四块敲门砖的总重量固定为10,那么往年和今年每块“砖”的重量大概是这样的
至于见义勇为这类,因为各种因素几乎忽略不计吧。
2018,变数详解
小升初五大招考渠道
①公开招考:民办学校 深外
②民办合作招生:深中层在亚迪学校举行考试,并从考试中点招学生。
③招生活动:烧烤、火锅,各种活动营
④杯赛:杯赛名列前茅的通常会提前收到橄榄枝(注意用的是收)
⑤机构合作:依托培训机构举行考试
而随着今年教育部文件,机构合作基本堵死,杯赛延期,所以基本只能靠前面三个渠道来获取优质生源。①是深外百外亚迪的主要渠道,②③是实验高级深中。
百外、深外的变化
今年教育部的文件中,还有一条内容:不允许笔试招考。这一条政策直接导致小升初考试的两大形式——点招学校深中、高级保持笔试不变,公开招考学校百外、深外一律改成了人及考试。
深外本来就是机考,今年依旧,看上去变化不大。而百外从原先的笔试出题改成机考出题,看上去有着较大的变化,其实恰恰相反。
我们看一个学校的考试,一定从这三点切入:考试形式、科目,难度。
深外篇:
考试形式:
深外依旧保持机考,原先深外的机考限制每一题的答题时间,而今年深外机考,只限制整卷的提交时间。往年的考试形式对基本功扎实,但缺乏临场经验和反应速度的孩子并不友好,而今年的改动,会大大降低对基本功良好学生的“误杀”,但对正确率、答题速度要求有所提升。
考试科目:
深外变化大的一项是原本占50分的英语听力+口语题,后只保留了一道口语题,而原本分值占20分左右的语文题目直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类题目,数学不变,从分值来说,深外没有公布具体分值,但相比英语总分下调,数学分值比重上升基本可以确认。
考试难度:
题目和往年难度持平,属于课外拓展,但从考试形式(不限制单题作答时间)来看,难度有所降低
百外篇:
考试形式:
一改往年的笔试,转为机考,考试规则与深外雷同,只限制交卷时间,不限制单题答题时间(不同科目独立考试),但百外的题量和时间长度都远大于深外(63分钟,10分钟语文,35分钟数学,18分钟英语),所以百外的机考对答题速度、熟练度的要求很高
考试科目:
还是语数英,但题型有变
语文:因为机考取消作文,因为没法打较多汉字,即便是阅读题,也全部变成了阅读选择题。
数学:取消了简答题,全部为填空,所以只看答案,考试重点模块与往年对比无明显变化
英语:增加口语题,其他与往年无明显变化。
科目难度:
语文和英语的难度提升不大,而数学虽然题目没有变的更难,但难题的比重上升。之前百外的数学课内同步与课外拓展比重是1:1,现在变成了3:7,也就是难题的比重增加,如果只是课内知识掌握牢靠,而没有课外扩展知识的学生会吃亏。
透过变化看本质,通过本质摸趋势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杯赛、本文上半段提到的招考渠道,和今年百外深外的考试变化,都代表着因为政策下达而应运而生的趋势,那我们通过这些趋势,如何推测出未来的风向?深圳风向看广州!
深圳在小升初的学校选择、环境成熟程度都要比广州弱很多,而且不论是教育部政策或是招考政策,广州都要走的比深圳块(比如杯赛、9A、机考等),所以广州可以作为深圳的风向标来参考。现在,有两个情况需要我们留意:
其一:广州很多优质初中已经转为私立民办,优质的中学集团高中是公办,初中是民办。民办的优势就在于:公开招考,吸纳优质生源,为初高中都带来良性循环(初中参考百外,高中参考各种直升)。
其二:近有消息称,广州某校长,在小升初采取笔试方式招生被处罚。
结合近年来深圳小升初的趋势,我们可以推断出如下几点:
1、目前初中分两种:符合规定公开招考的(深外、百外,其他民办);单独点招,不能公开招考的(实验、高级,深中)
2、公开的考试,今后一定是“机考”为主,从目前百外深外的考试形式来看,称为“机考”不如说是无纸化答题更确切,因为想在百外深外的考试中得优异的成绩,还是要把笔试的基本功——重难点知识灵活掌握;计算速度快;读题速度和答题时间;短时间答题的高正确率,这几项练扎实。另外,机考是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所以对于答题的通过要求远大于笔试(笔试起码有过程分),但是随着考试技术的愈发成熟,机考如果想去贴“素质化考核”,可以“优化”的地方也很多,如下
A. 利用录音和多媒体播放,将英语重的听说、配音,语文的口头作文、读字词发音都可能会加入考试中。
B. 对于每道题的作答,是对学员应变能力的考核利器,同时也是调节难度的切入点
C. 目前的题目还是文档录入形式,随着技术的提升,也许3D立体几何,拖拽等方式新颖的题目也有可能产生
3、点招学校只要还是小范围招考,形式不出意外还是会以笔试为主,考试难度也不会向“素质”偏移。但是目前无法公开开展的学校,随着深圳队优质学位需求的增长,公办和民办学校合作,公办转民办都可能是新的趋势。一旦“公转民”,则会加入第二点提到的“公开考试”范畴和方法之中。
4、通过上面的②和③,我们会发现,不*开或是点招,不论笔试或是人机考试,不论民办或是公办。只要优质学位小于需求数量,选拔性的考试就是必然,而选拔考试重要一点,“卷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他看重的并非自己孩子的水平,而是与孩子同届的学生比,水平如何,是否用功!杯赛题难度高,择校题目拓展比重高,都是因为和孩子同届的学生能有这个水平。按现在的招考出题来看,难度逐步加大,且随着日后学生整体水平提高,题目难度也会水涨船高,知道难度足以选择出那“1.5%”的小比例学生。
天道酬勤,因为小升初大环境下家长都在补课“超纲”,即便小学选择随遇而安,而到初中,这些积累还是会反馈在各种考试上。说到底,上班有KPI,上学有考试,的确正常不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招考中的课外拓展部分,并不是报些知名培训机构的“培优”班就可以高枕无忧,过度“标准化”的机构教材和师训会导致学生学到的东西趋于“套路化、公式化”,
想要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需要的是有拓展思维的教师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否则学的快,忘得也快,思路也学“死”了。
后,我们将本篇内容总结
※好学位,理论上不可能“不考”
※基本功很重要,计算和审题,小学段可塑性强,“粗心”的问题如果不在小学用习惯解决,到之后也是隐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训机构学到的方法,也要消化成数学思维,才能百战不殆
※主抓笔试,机考形式也要训练,单题作答虽然没有出现在今年机考,但解题速度和应变能力,考试心态,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训练到。
※因为理科的特性,五大招考上,数学占据绝对的分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