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实训目的:
电子技术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能够识别常见的电子元器件,能够操作相应的电工工具,使用相关的仪器,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掌握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掌握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手工电焊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4)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5)学会读电路图,熟悉电子元器件符号的识别,掌握电子产品的焊接和电路的调试。
6)了解部分常见电子产品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二、实习内容
1)了解规范操作及安全用电的常识,学习识别简单电子线路,学习正确的焊接方法,认识收音机的组成。
2)了解收音机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以及设计电子器件的工作流程,了解收音机元器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掌握如何正确选择电元器件。
3)学习焊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练习并掌握电子焊接技术。
4)分发与清点电子器件,学习使用工具测试电子器件,检测器件是否正常工作。
5)学习读解电路图,完成电路板的焊接,调试收音机正常工作。
三、实习器材:
1)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松香和锡,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布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两节5号电池。
四、实习原理
电器元件
电阻
1)电阻从原理上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从材料上分为碳膜、金属、金属氧化膜;从制作上又分为线绕、陶瓷、水泥、薄膜、厚膜、玻璃釉等。
2)电阻阻值的标称一般使用色环方法表示。其中又有4环和5环之分,4环电阻误差比5环电阻要大,一般用于普通电子产品上,而5环电阻一般都是金属氧化膜电阻,主要用于精密设备或仪器上。
电容
按结构可分为:固定电容,可变电容,微调电容;按介质材料可分为:气体介质电容,液体介质电容,无机固体介质电容,有机固体介质电容;按极性分为:有极性电容和无极性电容。
1)电解电容
标称值的判别:从电容侧面可以读出电容的容值和耐压值
2)瓷片电容
直接标称法。如果数字是0.001,那它代表的是0.001uF,如果是10n,那么就是10nF,同样100p就是100pF
不标单位的直接表示法:用1~3位数字表示,容量单位为pF,如103=10×103PF
色码表示法:(类似电阻的色码)
焊接技术:
金属焊接方法有40种以上,主要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熔焊当中的五步焊接法:
1)准备施焊;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进入备焊状态。要求烙铁头保持干净,无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镀有一层焊锡。
2)加热焊件;烙铁头靠在两焊件的连接处,加热整个焊件全体,时间大约为1~2秒钟。对于在印制板上焊接元器件来说,要注意使烙铁头同时接触两个被焊接物。
3)送入焊丝;焊件的焊接面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焊锡丝从烙铁对面接触焊件。注意:不要把焊锡丝送到烙铁头上!
4)移开焊丝;当焊丝熔化一定量后,立即向左上45°方向移开焊丝。
5)移开烙铁;焊锡浸润焊盘和焊件的施焊部位以后,向右上45°方向移开烙铁,结束焊接。
(从第三步开始到第五步结束,时间大约也是1~2s)
根据电元器件的铺列方式,金属熔焊可以分为平焊和立焊两种。
另外金属焊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焊接前,烙铁应充分加热,达到焊接的要求。
2)用内含松香助焊剂的焊锡进行焊接,焊接时锡量应适中。
3)焊接时两手各持烙铁、焊锡,从两侧先后依次各以45度角接近所焊元器件管脚与焊盘铜箔交点处。待融化的焊锡均匀覆盖焊盘和元件管脚后,撤出焊锡并将烙铁头沿管脚向上撤出。待焊点冷却凝固后,剪掉多余的管脚引线。
4)每次焊接时间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上应尽量短(5秒左右)。时间太长,容易使焊盘铜箔脱落,时间太短,容易造成虚焊。
无线电原理
1)声音信号都是一样的,如果不处理就向空中发射,则所有电台的声音信号将混在一起,将互相干扰变成杂音而无法接收。因此必须利用调制将不同信号调制的不同频段上。
2)低频电磁波传输距离不如高频电磁波,且要求较长的发射天线。通过调制可以将低频信号变为高频信号。
调频调谐原理
1)AM工作原理:中波广播信号520—1620KHZ,通过L3与CO—3组成的输入回路选择后,送到CXA1691BM集成电路(IC)10脚,与本振信号混频。本振信号是有IC内电路5脚外接B1,C8,CO—4构成本振回路产生的。混频后IC14脚输出各种组合信号,有B2与CF1组成455KHZ中频选频回路,将高频载波变为统一中频载波(455KHZ),然后从IC23脚输出,内经IC4脚外接音量电位器RV控制,送入IC24脚进行音频放大和功率放大,再从IC27脚输出,C23耦合到喇叭上。从IC23内输出另一路与外接C16送入IC22脚内AGC电路,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2)FM工作原理:调频信号64—108KHZ从ANT拉杆天线输入,经L1与C1送入Q1预选放大,又经C2耦合到L2与C3组成的输入回路,得到64—108KHZ范围的选择,在竟C4到IC12脚。输入高频波得到高频放大,有L4,CO—1组成高放回路,选择接受FM电台节目。FM本振回路有L5,CO—2组成。CO—1和C0—2是有同轴可变电容器,目的是本振信号频率跟随FM信号频率变化而变化,始终相差10.7MHZ。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的差频组合陶瓷滤波器CF2选择,使得FM高频载波变成统一中频载波。在输入IC17脚进行中频放大,又经过鉴频回路和附加回路B3,将音频信号解调下来,从IC23脚输出。内经IC4脚外接音量电位器RV控制后,输出到IC24脚经C23耦合到喇叭上。鉴频输出的10。7MHZ偏移,通过IC内部AFC回路,到IC21脚输出,通过C15,R13,送入IC6脚来实现的。
超外差收音机
超外差收音机先将高频信号通过变频变成中频信号,此信号的频率高于音频信号频率,其频率固定为465kHz。由于465kHz取自于本地振荡信号频率于外部高频信号频率之差,故成为超外差。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优点:
1)中放可采用窄带放大器。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很高的增益,工作也比较稳定。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直接放大式的高放必须采用宽带放大器,在增益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其实现较为困难,而工作也不稳定。
2)中放级采用窄带放大器,经多个谐振回路选择。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信噪比。
3)由于不论哪一个电台的广播信号,在接收中都变成
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在放大,因此,对不同电台具有大致相同的灵敏度。
咏梅833A型超外差收音机工作原理
1)接收回路(C1A、B1)
LC并联谐振回路在其固有振荡频率等于外界某电磁波频率时产生并联谐振,从而将某台的调幅发射信号接收下来。并通过线圈耦合到下一级电路。
2)变频电路(BG1、C1B、B2、B3)
作用:将天线回路的高频调幅信号变成频率固定的中频调幅信号。
原理:利用晶体管(BG1)的非线性特性,对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合成,到多个频率不同的输出信号,并通过选频回路选择所需要的信号。
在超外差收音机中,用一只晶体管同时产生本振信号和完成混频工作,这种电路称为变频。
3)中频放大电路(BG2、B4)
作用:将中频信号进行放大。
有足够的中放增益(60dB),常采用两级放大;
有合适的通频带(10kHz);
频带过窄,音频信号中各频率成分的放大增益将不同,将产生失真;频带过宽,抗干扰性将减弱、选择性降低。
为了实现中放级的幅频特性,中放级都以LC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的选频放大器组成,级间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
注:本次综合实验中所用到的中频变压器(中周)不可互换,且厂家已经调整好,不要调整。
4)检波电路(BG3、C8、C9、R9、W)
当BG3输入到某一正半周峰值时,BG3导通,C5、C11充电,当BG3的输入电压小于C5上的电压时,BG3截止,C5、C11放电,放电时间常数远大于充电时间常数,这样在放电时C5上的电压变化不大。在下一个峰点到来时,BG3导通,C5、C11继续充电…。这样就能将中频信号中包含音频信息的包络线检测出来。
5)低放和功放(BG4、BG6、BG7、B5、B6)
作用:对音频信号的幅度和功率进行放大,推动扬声器
低放:BG4。
功放:主要有BG6、BG7组成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构成
五、实习步骤
1)学习金属焊接,并通过练习熟练掌握;
2)组焊收音机
1、照元件清单目录表检察元件是否齐全;
2、认识识别各种元器件以及认清起作用;
3、学习收音机调频调幅的工作原理;
4、按照电路图将元器件焊接在与之对应的位置处;
5、装配完毕后,通电进行测试,若各项功能齐全则进行下一步,若存在缺陷则用万用表进行检查并纠正;
6、作一些基本的调试;
7、把应该固定的地方牢固的封住;
8、把焊接好的电路板与外壳组装;
9、检查验收。
六、实习小结
1)通过实训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应用了所学的知识,并且加深了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收获颇丰。
2)通过对protel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电路版图的画法,我觉得这是我们电子设计者必须要会的基础软件。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其他更高级的相关软件。
后,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
篇二
姓名:王珂
学号:XX24170130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05-01班
实习时间:9月4日-9月9日
实习地点:九教-406
指导教师:文卫一、实习目的使学生对电气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习得实际生产知识和安装技能,掌握室内照明线路、继电器控制线路及其元件的工作原理等电工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二、时间安排
时间任务星期一上午1.明确实习目的、内容、方式要求和进度2.学习基本工具的使用,电路安装的基本常识下午学习并安装室内照明电路星期二上午学习并安装电度表电路下午星期三上午学习并安装电动机的传动和点动控制电路下午学习并安装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星期四上午学习并安装电动机的逆反转控制电路下午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室内照明电路(1)目的要求a.熟悉实习工具的使用;b.掌握简单照明线路的基本接线(2)线路图:(3)步骤:a.按图接好导线,并固定在木板上;b.检查线路;c.通入电源,通过开关控制日光灯和灯泡,观察并记录现象;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2.电度表电路(1)目的要求a.了解电度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要求;b.接线时注意电度表的进出脚,不要接反,电度表工作时应竖直放置。(2)线路图:电度表工作原理:电度表是利用电压和电流在铝盘上产生的涡流与交变磁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使铝盘转动,同时引入制动力矩,使铝盘转速与负载功率成正比,通过轴向齿轮传动,由计度器计算出转盘转数而测出电能。电度表主要结构是由电压线圈、电流线圈、转盘、转轴、制动磁铁、齿轮、计度器等组成(3)步骤:a.按图连接好导线b.检查线路;c.通入电源,合上空气开关,观察电度表转盘是否转动,记录现象;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3.电动机的传动和点动控制电路(1)目的要求a.了解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接线方法;b.了解电动机的传动和点动控制。(2)线路图:原理:KM1回路为点动控制电路,按下绿色按钮。KM1线圈通电,松开绿色按钮,KM1线圈断电;KM2回路为传动控制电路,按下黑色按钮,KM2通电并自锁,KM2线圈通电,松开黑色按钮,KM2线圈不会断电,停止时按红色按钮。(3)步骤:a.按图接好导线;b.检查线路,确认无误后通电;c.按下后再松开绿色按钮,观察KM1的现象,按下后再松开黑色按钮,观察KM2的现象,后按下红色按钮,记录实验现象;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4.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1)目的要求a.了解继电器的顺序控制原理,掌握其接线方法;b.加深对继电器工作原理的理解。(2)线路图:原理:需要KM2线圈通电时,必须先按下绿色按钮,KM1通电并自锁,串联在KM2线圈回路的KM1也通电并自锁,再按下黑色按钮,KM2通电并自锁,KM2线圈带电,保证KM2带电前必须先让KM1带电,停止时按红色按钮。(3)步骤:a.按图接好电路;b.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通电;c.先按下绿色按钮,再按下黑色按钮,观察现象;按下红色按钮,再直接按黑色按钮,观察并记录现象;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5.电动机的逆反转控制电路(1)目的要求a.了解继电器的逆反转控制控制原理,掌握其接线方法;b.通过操作加深对继电器工作原理的理解;c.能够组织复杂的接线。(2)接线图:原理:需要KM1带电时,按下绿色按钮,KM1通电并自锁,KM1线圈带电,串联在KM2线圈回路的KM1常闭触点断开,保证KM1与KM2线圈不同时带电。需要KM2线圈带电时,先按红色按钮停止,KM1断开,按下黑色按钮,KM2通电并自锁,KM2线圈带电,串联在KM1回路的KM2常闭触点断开,保证KM2与KM1也不同时带电。(3)步骤:a.按图连接好导线;b.检查线路,确认无误后通电;c.按顺序,先按绿色按钮,再按下黑色按钮,观察现象;然后按红色按钮,反过来,先按黑色按钮,再按绿色按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d.切断电源,拆除导线,归还实验仪器。四、实习总结通过这一个星期的电工技术实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1.掌握了几种基本的电工工具的使用,导线与导线的连接方法,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方法,了解了电路安装中走线、元件布局等基本常识;2.了解了一般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掌握了一般串联、并联电路,日光灯,电度表、插座的安装;3.了解了电动机传动和点动控制、顺序控制、逆反转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交流继电器的原理和接线方法;4.本次实XXX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细心严谨的作风。综上所述,这次实习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的理论知识能融入实践当中,让我对所学专业更有信心。建议:1.本次实习中,一些工具数量太少,经常出现几个小组共用一件工具的情况,建议以后能增加工具的数量;2.建议将仪器存储柜中有故障的仪器和无故障的分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后,特别感谢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所有的电路图均为本人用AtuoCAD原创,其中的图形符号并不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4728)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