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日志【五篇】

时间:2018-04-09 15:23: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日志【五篇】#】®无忧考网搜集的范文“生产实习日志【五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请访问实习报告频道。



  【一】

  南京高温依旧~还好工地上的混泥土养护需要浇水,多少能帮忙降降温。这天仍然弹线,小李说昨日我走后,张头说误差太大,有些地方要重弹。我觉得弹线实在是件无趣麻烦的事情,就找机会和小李了解了解状况,小李是学施工技术的专科生,也是来实习的,但是他的实习时带薪的,他和施工员们一样,2周250的生活费,后记工钱~

  这天有件小事,弹线的时候,张头让小李量70公分的距离,小李画好后,张头随意瞥了一眼,说他昏了头,量距只有67公分,结果一量,果然,之后,我和小李感慨了半天张头眼睛的毒辣。

  【二】

  我实习的地方离家一小时车程(自行车),上午一大早去工地见了生产部经理吴经理,我本以为年龄总得40+,结果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上午没有进施工现场,和吴经理谈了很多,毕业后的流向,施工单位的运作,人员启用等等~工程的完成度已经很高了,工地上的工人,技术人员看上去也比较简单,并没有原本想象中的忙碌景象。

  工地的中午十二点半开工,一点左右我跟着几个技术施工员戴着安全帽正式开始了我的生产实习。南京近一向持续高温,这天高有36度,这天得蜕层皮了~施工员的年龄都不大,跟我相若,几个小兄弟告诉我我来的不走运,正好开始放线,比较辛苦。

  跟着施工员给剪力墙、门洞放线。随后,他叫我门跟他一齐去三楼“平水”。刚听到“平水”二字我一头雾水,到了现场才明白是进行水平线的定位。现场施工的时候,施工员问我要不要试一试。如此好的机会,岂有不试之理,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于是我又有了一个实际操练的机会。对于水准仪的操作在学校的时候已经操作过,但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熟练程度就可想而知。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还是犯了不少错误,比如在观测基准线的时候不是把尺的下端贴住基准线,而是想的到一个整数而去调整标尺。这是明显的概念不清晰。好在施工员及时的给我提出来;再者,在十字叉丝模糊的时候,未能及时的使用目镜去调整其清晰度。

  开始两小时,我兴趣正浓,满头大汗跟着一齐,但是两小时已过,反反复复的工作消磨光了兴趣,疲乏感一时上涌,再坚持一小时后结束了这天的工地之旅~

  【三】

  有了两天清闲的日子之后,这天有放线的活了,小李喊我去帮忙,我们带上安全帽,拿上墨斗,长尺等进军工地了。倒不是因为每一天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的辛苦,而是觉得有些看不到边际的无奈:学的是土木工程,在工地里干的却是绝对的测绘工作,到夕阳西下时满手墨汁,不,膀子上腿上,衣服上都是墨汁,蹬着小车骑一个小时回家。一种很不是滋味的感觉。不知不觉就有了离开甩手的冲动,但是实习任务还没完成;想全身心投入去做吧,又不愿意,毕竟此刻还仅仅是实习,而且时光也不长,更重要的是,还不想让自我这么快就习惯这份生活。但是,十几天下来,我对眼前的这份活还是有些微词的——效率着实不怎样高。

  工友们早就说过:活是做不完的,提前完成没奖励,延迟了顶多晚上加班就是了,而且一个台班8个人,少你一个干起活来一点感觉都没有。每一天忙来忙去,工作都差不多,多的,也就是楼层的顶层放线。其实也就确定两个点再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做起来就和画CAD图一样,都会,就是时光不一样,多的能差几个小时,一出错更麻烦。

  这天的情绪很不好,南京的天气在短暂的阴凉过后又回复了“火炉”的本性,也许是35+高温的折磨,只想着早点儿回家吹空调,睡大头觉~

  【四】

  这天延续昨日的工作,继续看图~这天除了看昨日的那些以外,还看了些新的资料,剪力墙的钢筋配置。剪力墙的钢筋的表示就比较简单了,单列的俯视图中,标注横向、纵向钢筋的规格以及间距即可,类似于旋转90度的板的钢筋布置,但是比板筋的布置简单。剪力墙的尺寸就是混凝土的尺寸。

  下午没什么活,几个已经熟识的技术施工员也西安了下来,大家一齐聊天,我明白了很多课本里完全看不到的工地常识。其实在工地里,真的很多东西是不需要明白的,对于一个施工员而言,良好的尺度感比力学理论来得重要,工作本身就是熟能生巧。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人看班、查岗,有也只是早晚走一下形式,所以你做的怎样,工作的完成质量,还有你学到了多少,这些都是完全依靠自我的职责感与上进心,职责感也就成了基本的要求,也是对大部分人员的要求——当然想做更高一级的管理层还需要其他素养。

  【五】

  这天依然炎热。严格上是八点六点半上工,我到八点才*颠*颠地赶到工地~这天的任务和昨日一样,仍然是放线。其实放线是挺简单的事情~尺、墨斗、铅笔,再带上梁图柱图就OK了。但是我做的时候确实笨手笨脚,弹线的时候用手压着墨线的一端,一不留意就会移位,再重新对准,对准全都是用肉眼,我一向觉得误差总归不小,而且容易出错,听有的同学说他们用的是激光,而非长(软)尺,我就觉着咱这工地寒碜了点儿,不知真假。

  下午见到了他们这些技术施工员的头头,刚满30,黝黑,精干,难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他的外貌相交总感觉怪怪的~听小李说这位张姓老大并非“科班出身”,二十岁就在工地“打滚”至今,年薪也能有十万,在这个圈子里也算抢手~我昨日半天就大喊吃不消,顿时对这位“滚”了十年有余的头头有了一丝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