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习日记【一】
今天是我第一天去医院实习,的确有点担心,不是激动。昨天护士长拿了一套旧护士服给我,今天穿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味道!嘿嘿!在血液科大多数病人都是白血病人,也都是长期住院的病人,看得出来他们跟护士的关系还不错的。带我的老师姓罗,是组长。她的操作水平的确很不错,很多病人对她都很尊敬。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的确学到了很多很多。
换上衣服出来,老师带着我来到治疗室,早上是最忙的时候,主要任务是配药,老师教我怎么对单子然后把药摆好,什么是一天一次的药,什么是一天两次的药都要弄清楚。摆好药后得把每瓶药做好标记,写好名字和床号。看着老师们迅速地把一切准备好,觉得这些事很简单,然而老师让我自己来试时我就发现自己太小看这些事了。用沙轮刮,敲掉注射液的玻璃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从里面抽药水也不是那么简单。唉!当老师把要打针的药摆好在推车上后,老师叫我一起去打针。
我推着车来到病房,老师强调了要三查八对,一定要叫病人的名字。这里的病人由于要长期注射,打针对他们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是用的静脉留置针,老师给我介绍了如何在留置针上打针。老师在给有的病人做静脉穿刺时也教了我怎么找血管,如何排气等等。打完针后回到护士站老师让我自己看看平时用的药,大致了解了该科室的一般用药,这里大部分是些化疗药,还有消炎药,止血药,大部分是肌苷胞苷,甲氨蝶呤,和头孢类的药等等。看完药后有时候会去看看老师拔针,换药水,封管等等,一个上午我一直没停下来过,坐都没坐过,看着她们忙个不停我也不好意思停下来休息。
下午的事情要少很多,不过却领悟到一些东西。下午老师没什么事,我跟着她们实习生一起学。在这里有个实习生很好,她一直忙着做事,我跟着她,她教我怎么排气,怎么封管。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真的很难,你在排气时要遵守过程,不能把空气弄到身体里,封管时也要注意取针管时要捏住不让空气进入。她们的每一步操作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这个概念真的很重要!
医院实习日记【二】
实习的日子终于开始了。一个字,累!
站一天,累!
微笑,累!
学东西,动脑筋,精神高度紧张,累!
刚开始工作,能做的就是少说话,多做事,跟着护士们的*走。
第一天真的是很累!中午吃了点盒饭就回去呼呼大睡。
第二天才感觉强了点。
医学行业的等级层次是很清晰的。
像我这样的,只有站的份了。呜~~~
还有那些病人家属们,更是有些难对付哦!他们都是宝贝,不能碰不能挨疼的。
告别了校园时代了……
上班后的时间紧张许多,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虽然偶尔会有点。
就这样慢慢过下去,以后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呢!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加油吧!
未完待续……
医院实习日记【三】
20XX年xx月x日,星期五,阴转多云,又到每周忙碌的周五,有常规王智彪教授查房,下午2点讲座学习,5点读片,6点关于子宫良性疾病的座谈会,晚上7:30分YY语音等一系列熟悉而又充满热情的期待,累并快乐着。
上午8点交班较平时提前20分钟,会上汪炼院长多次强调我院重点发展的人文关怀服务,现代五医生的发展目标,同时再次规范“一帮一”的负责制度——要求每一名患者由住院期间的主管医生终身负责制,从医患关系发展到朋友关系,不管曾经的患者是否疾病与否,应当继续关注患者现状,从朋友角度关心患者的健康状态。这一点得到王智彪教授的充分肯定,再次强调要给广大患者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国际化医院的宗旨。
接下来是护士长的一番话,这个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石护士,她是一名来自印尼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责任护士。这位来自印尼的患者由于地域差异,以及重庆地区最近天气骤冷的缘故,她的衣物不足以保暖,这一点让小石护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二天她就从家里将自己的衣服,而且是自己很喜欢的衣物带到医院亲自交给患者,同时将患者不方便清洗的外套带回家自己洗。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举动让我们深感佩服与敬畏。海扶医院这样自然流露的点滴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主管医生每天坚持给所负责的患者打回访电话,医务工作者们亲自到床旁关心患者衣食住行,每周五王智彪教授耐心详细地大查房,外地患者离院时医院派车将之送到火车站或机场……这些已经是海扶医院的常规作息,我打心眼里羡慕这里的患者,因为在这里有很多真心关心爱护她们的朋友。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有点滴的细节感动着我,小石护士感动了我,很多就诊的患者也感动着我。今天查房时一名子宫肌瘤患者的故事让我感动,更是震惊。她是来自福建的患者,就诊前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通过99子宫网群友里的对话,她及其丈夫坚定了来重庆海扶医院治疗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丈夫了解到超声消融是一个新技术,群友对话中一些治疗过后的患者有对之肯定的,有持保留态度的,有仍然否认这项技术的。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他们毅然做出了决定,坚持来做超声消融治疗。假如这个故事到此为止了,或许你会说每一名就诊的患者都是感动的。的确,每一名患者都是感动的,因为她们有一颗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心,敢于尝试新技术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她们都很勇敢。
然而这个故事有了新的情节,让我震惊。这名来自福建的子宫肌瘤患者不仅有很多朋友劝解她不要来重庆治疗,甚至她的妹妹,是一名妇产科主任,更是强烈反对她考虑超声消融治疗。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说目前一些医务工作者对于HIFU技术的认识是欠清晰的,这里不细谈。我更多的是震惊,假如我是这名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当身边所有人都反对我的做法时,我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坚持自我!或许我会向作为妇产科主任的妹妹妥协,或许我没有勇气尝试新技术,或许我会瞻前顾后考虑许久。然而,我们的患者做到了,她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她的坚持和决心令我十分佩服,心生敬畏。在这里我表示感谢,感谢患者朋友们的支持与信任,你们的信任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与希望。
下午5点多这名患者复查MR的片子回来了,大家一起读片时特别关注了她的果,从MR上看消融情况不错,我们为之感到欣慰,她的不虚此行更是增添了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与信心。此时,心中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或许作为海扶医生就是生活在感动里,我们需要感动自己,并创造更多的感动送给患者朋友们。
晚上6点关于子宫良性疾病的座谈会如期而至,大家敞开心扉的漫谈。其中王智彪教授谈及传承与创新时,这个话题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王教授在参加一次会议时遇到这样一段故事:当问及北大校长,北大有什么值得最为称道时,无言以对;当问及某部门每年有什么新成果时,仍旧鸦雀无声。北大传承了历史,传承了民族文化,传承了民族精神,传承了……然而,创造了什么呢?创造出了什么可以在世界科技之林立足的呢?这样的果是我们都不想要的,我们都希望中国的每一所大学能够自主创新,能够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然而,果总是事与愿违。传承与创新是并肩作战的,缺了哪一点都不行,然而,后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有多少?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即将面临日复一日的工作,我们该怎么做?是唧唧复唧唧的忙碌每一天,碌碌无为的熬过每一天,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做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无论艰难险阻,风吹雨打,荆棘丛生,都将坚持最初的信念,坚持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付出无悔的青春呢?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