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哲学十大理论

时间:2017-08-01 14:08: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村官考试# #2018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哲学十大理论#:以下是我们为2018年大学生村官考试整理的理论政策和一些案例参考以及一些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的考生有一定的帮助。帮助考生轻松备战2018年大学生村官考试。

 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概括近代哲学理论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另一个是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考察比较常见,大体有以下几种考察方式,第一是直接问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二是考查划分唯物与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第三是给大家一些例子,诸如“气者,理之依也”“存天理,灭人欲”等,让大家判断其是唯物还是唯心的观点。
  二、运动与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并不否认静止。它指出静止是从一定的关系上考察运动时,运动表现出来的暂时的稳定的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运动与静止是唯物论中考察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考察中出现较多的情况是对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这些特质的考察,考察是会将这几对形容词与运动、静止错误搭配,如表述为“运动是相对的、暂时的”等等。广大考生要注意,不要在匆忙中产生疏忽大意。
  三、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通过对于意识本质的描述,我们可以延伸出以下几点表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所有的意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不是人的主观想象”。这些表述是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考试中会表述为“有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的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等。
  四、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反映和改造客观存在的能力。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还可以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意识在反映事物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对于意识的创造性,广大考生要予以重视,它所包含的意思是意识可以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从而创造出新的物质形式,而不是物质本身。所以当大家在看到“意识可以通过主观想象创造出新的物质”此类的表述时要知道这是错误的。
  五、联系的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辩证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以关于辩证法体系里的相关知识点大家都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联系的特征包括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客观性、多样性、系统性。其中比较常考察的是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联系的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而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相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大家看到诸如“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创造新的联系”之类的说法,要知道这是错误的。
  六、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的、前进性的运动与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对于这部分的考察,一是考察诸如“病树前头万木春”“微风燕子斜“等例子能否体现发展眼光看问题,二是考察新旧事物区分的标志——是否符合事物变化的趋势。
  在第一种考察中,主要是考大家对于概念的理解,要知道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所以能否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看例子能否体现出事物在进步,在提高,在变好。“微风燕子斜”此类的表述就无法体现,因此不能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七、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的考察中,例子体现哲理类的题难度不大,容易错的地方在于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的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这里要注意的是,量变要“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在考察时,题目中经常会省略掉“到一定程度”这几个关键的字,那么表述就不再正确,大家要注意。
  八、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所以在马哲的考察中,对立统一规律基本每年都对出现考题。对于理解性的知识点,因为篇幅有限,哲理不再赘述。对于一些常见表述,大家要注意区分。
  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注意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在谈到转化时,“一定条件下“这几个字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要注意是“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也就是“共性存在与个性之中”,不要把逻辑关系搞混了。
  对于内因和外因,要知道“内因是变化得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实施决定因素。任何类似“外因在事物变化中起决定作用”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九、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此处容易考察到的是实践第一和第三个方面。
  对于第一个方面,要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有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并不是获得认识的途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对于第三个方面,要知道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是实践,也就是改造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理性认识并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只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对于生产力的直接考察,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第二是生产力体现的是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生产关系的考察,也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生产关系的静态构成,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和地位、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严重要的生产关系,是划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形态的标志,它决定了生产关系中的另外两个方面。
  第二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所以它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