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槽进入一下集团公司,遇上校园招聘项目;
2、希望校招表现能亮眼得到领导肯定。
二、分析&建议
1、简单分析一下校园招聘
比起一些邀约面试、猎头等方式,校园招聘更像是一场大秀:众多企业粉墨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捞得一堆简历回去,经过二次审核甚至二面再通知录用。然后就是提心吊胆与鸽子横飞,中意的没来,来的不够完全中意。
但是,我们要清楚,不管现场如何热闹,我们都是想要从招聘过程中获得我们想要的人才。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才是我们想要的?他们有什么优劣势?如何运用好这些特质?如果这些不能事先弄明白,那么花这么多钱和精力进去拿一堆简历,没有太大的意义。
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的优点是:充满活力,有干劲,感想敢做,敢于创新,有很高的培养潜力等,社会熏陶得少,所以单纯、坏习惯少(同时也是劣势);
缺点则是: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社会历练,抗压能力不足,培养周期长等。
但是一旦学生在公司成长起来,那对于公司来说,绝对是性价比超高且忠诚度很高的。就像初恋总是刻骨铭心的,第一份工作总是感情不一样的,道理是一样的。
2、校园招聘的常规流程
(1)第一步:招聘目标(需求)的确定
对于初步尝试校园招聘的企业,在开展之前,我们要知道公司的人才战略,弄清楚哪些岗位需要储备一些学生?这些学生的定位是什么?将来打算怎么培养?我们需要什么专业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特质的学生是我们比较偏好的?是否有必要引入管培生的概念?……
对于长期从事校园招聘的企业,那么就要结合公司每年的战略调整和优化需求的侧重点。
也就是说,我们做招聘的人,自己心中要对想要招聘的学生有个画像,这个画像越清晰,校园招聘的效率就越高。
(2)第二步:锁定院校与专业
招聘学生的画像清晰了,那么可以对应查找哪些院校、哪些专业是我们的主攻对象。校园招聘也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各个院校广招,另一种是与某个学校建立深度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前者就是吃快餐,而后者就是未来走定向培养的路线了。
学校的选择一般要结合:企业的条件、招聘的要求、哪些专业需求量大且这个专业哪几个学校比较有优势等等。
试问,如果学生在就读期间就知道你们企业,他们去的图书馆是你们公司投资建立、有你们公司的LOGO的,他们上课的案例很多都来自于你们公司,试问这些学生未来毕业之后的首选是哪里?当然,这是需要一个长期且大量投入的过程,而且对企业的专业特性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都是有要求。但是企业往大了发展,这么做的回报一定是不会令人失望的。(扯远了)
(3)第三步:建立联系,预约场地
确定好院校与专业,那么就要预约场地。一般校园招聘有两种形式:现场招聘会和专场宣讲会。
前者是由校方主办的见面会,有点类似在职的招聘会,众多企业入驻,学生投简历面试;后者则是在约定的一个场地,由你们公司召开单独的宣讲会,学生听完有兴趣的话留下来做进一步沟通。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事先与学校接洽了解排期。具体的动作很简单:搜索学校(或其下的就业网),找到学生处招生办的电话,通过电话作初步的联系和沟通,了解近期招聘会安排及宣讲会场地的档期。有些学校就业网做得比较好的,也可以直接在线上预订(建议预订完还是要跟个电话确认一下)。
现场招聘会一般为校园级。
宣讲会则分校园级或者是院系级两种:如果公司招聘的学生涉及多个院系,建议用校园级(但一般排期较难);如果公司招聘的学生集中在某个院系,那么建议用院系级更直接一些。
小贴士:
关于学校老师心态的把握:
A.学校一般都会考核就业率指标,所以只要单位不是太差,大多数就业处的老师都是欢迎企业来接洽了解的;
B.一般校园级的比较难协调,如果*院系老师那一层,配合度和信息获取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C.前期初步接触,往往大部分老师较多会持观望态度,只有获得了一定信任以后才会提供更多的帮助;
D.不要老想着占便宜,有时候老师推荐的一些建议,只要不是增加太多的成本和压力,也可以适当地配合做一些;
E.企业是否真诚,是否真的重视和支持学生/员工的发展,这一点很重要;虽然老师要考核就业率,但也要对学生负责,万一学生推荐到企业出了啥事儿,老师一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也就是说,老师承担了一定风险,企业要表示知道和理解。
(4)第四步: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A.材料准备
确定好场地和档期之后,一般学校都会给你一些建议和工作要求,也会找你要一些资料。譬如:企业介绍、招生简章,这些是学校要帮你做事先的宣传和预热的;则会要求你在他们的就业招聘站点上发布职位信息等等。
还有如果要开专场宣讲会的话,宣讲的PPT也是需要用心去做的,甚至现场可以搞一些小活动活跃一下气氛也不是不可以。
B.流程预演
在准备材料时,也要有个现场流程环节的预演,学生来了怎么做、宣讲过程如何讲、学生问题如何回答、什么时间填表收表、是否需要在现场安排面试、面试过程中等候的学生如何安排等等。
很多小细节伴随着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一定程度决定了成果。
C.实地勘察与老师沟通
当然,如果你要把工作做细一点的话,可以抽个时间去学校现场跑一趟,一方面实地勘察场地和设备,到时候来了可以快速布置完毕并且开始宣讲;另一方面,也可以跟老师做一些当面的更深入的沟通,包括但不限于:今年院系的毕业生情况如何,有多少是有考研意向的,有多少有就业意向的,他们的就业意向是如何的,企业在他们心目中的竞争力排在哪个位置,老师有没有推荐建议,有没有企业能帮助老师的地方等等。
不要小看与老师的沟通,里面信息量是很大的,毕竟他们与学生一直在一起,比起你短短的面试和简历的描述,他们往往掌握更多更重要的资料。当然,这得要有个过程,建立足够的信任才行。
(5)第五步:现场宣讲
如果之前的准备工作足够充分,那么现场宣讲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如果是在学校的招聘会上,我们则要考虑如何不成为一些知名大企业的培训,因为招聘有时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很多小企业都不免会沦为陪衬;
可以采用的方式有:A.通过一定的戏码或活动吸引注意力;B.小礼品的派送(跟什么家博会之类的展会类似);C.找一些同事扮演知心姐姐/哥哥;D.提前通过院系老师给学生定向等等。总之,办法总是有的,就看HR们的脑洞大不大,创意够不够了。
如果是专场的招聘会,那么就跟培训类似,如何用简单的语句突出重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现场氛围的渲染了。
如果安排现场面试的,那么一定要在流程上设计好,一定的工作人员串场是必不可少的,面试过程应简洁快速且结构化,避免过多的等待。
后,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校友的力量。如果公司里有这个学校毕业的校友,而且这位校友在公司发展的还不错,那么让他/她站出来现身说法,毫无疑问是有巨大的杀伤力的!
(6)第六步:结果反馈和后续安排
结果反馈包括两方面的反馈:
A.给学校与院系老师的结果反馈,学生评价下来怎么样,有多少入选有多少落选等等,这些都是老师们关心的,而且良好的反馈和互动,也是为了将来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的信任基础;
B.给学生的反馈,不管要不要人家,作为一家好公司的风范,那就是清晰地反馈结果(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不要怕伤害学生的感受,反馈真实的情况并且若能给予一些建议,那才是对这位学生负责和帮助。
如果有后续二面或者学生现场参观的,那么跟学校和学生对接好就行了。
(7)长远规划的可能性
当经过或者几次的合作以后,企业如果确实有比较规模的应届毕业生需求量,且希望从学校源头把握住占有率优势的话,是可以考虑与学校建立战略合作的;
从小到大有几种措施:与院系老师长期联系合作建立高度信任;对学校投资建立品牌效应(图书馆等);专业的定向培养和输送……
3、给案例中HR的建议
(1)弄清楚新单位的做法
案例中的HR首先要了解清楚新单位之前有没有做过校园招聘,如果有做过的话以前是怎么做的?
(2)对照常规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
将了解到的做法与前面的常规流程进行对照,看看有哪些地方是可以优化和完善的。
(3)宣讲材料、流程和现场效果的改进
这个是短期内容易出成果的,从概率上来说,现场效果越好,吸引到的学生就越多,吸引到的学生越多,终能招聘到的也会有所提升。
如果能引爆校招现场,那可是你的真本事。
(4)加强与学校和院系老师的联系
老师的支持力度对招聘效果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老师美言几局,学生的相信程度抵过你在宣讲会上讲的很多话。
当然,信任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诚恳的态度和互相理解很重要。
(5)以提高招聘效果为宗旨
要想亮眼,除了现场要爆,终还是要看入职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招聘效率的地方。
也许一开始一些小的改善领导不一定看在眼里,但是久而久之,功夫不负有心人的。
后,给个建议:这次校招固然对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评价很重要,但是我们更要追求的是长久的实效,从各方面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持续地思考和改进,才能帮助我们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三、总结
1、校园招聘有其优劣势,了解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
2、清楚校园招聘的流程以及各个节点的注意事项,台上10分钟,台下十年功;
3、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细节决定成败,不成为他人企业的陪衬;
4、建立信任很重要,学校和老师、乃至校友的话很管用的;
5、根据企业战略确定校园招聘的合作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