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江苏等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高考改革,同样为教育示范地区的天津,会不会坐以待毙呢?天津中考语文到底面临着什么状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对于现在正在上初中的同学来说,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呢?
一、 中考语文改革离我们还有远吗?
此次率先进行语文改革的省市北京与江苏,曾经是全国首轮新课改的带头省市。首次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北京、江苏为首批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等省市紧随其后。2006年,实验范围扩大到天津、福建、辽宁、浙江、安徽五省市。其改革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时至2013年,北京、江苏两省市又提出新一轮的改革,改革核心是“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随即广东省也表示,将在几年后加入中高考语文改革的行列。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天津中考中,语文试卷也有些许的“改革动作”。试卷将原先的课内现代文阅读取消掉,取而代之的是课外的现代文小阅读。这一改变虽是“小变化”,却是“大举措”。无形中提醒着各位考生要更重视语文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这样的变化提醒着我们,语文改革将快步踏来。
上一轮课改,天津紧随北京、江苏等后进行改革。现在,作为教育示范区的广东也随之响应。与此同时,天津全市新初一年级已全面启用新的语文教材。教材的变更加之时间的推算,天津中考语文的大改革同样也离我们不远了。
二、 中考语文改革会改成什么样?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语文分数的增加将意味着死记硬背学语文或者到初三再突击语文是行不通的。学生们都有超前学理科和学英语的意识,有很多同学拿过数学奖,英语过了好几级。但是提到语文,又有多少同学真的有所成就?回头想想,为何学生们数学英语成绩高,语文却有所欠缺?其中一个因素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科目。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应该积累的学科,想要在中考中得一个高分数,学生必须要打下一个深厚的语文功底,尤其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这两大块的能力。此次中考高语文的改革,显然是为了提高对汉语、国学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考语文也必然会更加重视文言文、古诗词、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可是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薄弱的三个环节就是阅读、写作、文言文。若短板不补,怎能盛入更多的水呢?
三、 中考语文改革“真的”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语文作为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与理科有明显的不同。语文的知识点和难度是逐层累加的,学习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它以理解、积累和广泛阅读为重。因此,语文的学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决不能听之任之或者临时抱佛脚。
此外,还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文作为母语,不用学也能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其实不然,语文属于长线学科,需要不断的积累加之长期的能力培养,才能走上语文高分的正路。还需明确对语文的考查点,并不是简单的认识汉语即可,它的考查点是多方位、全方面的。二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觉得语文学习短期见不到成效,空间没有理科大。殊不知,语文的风险可以说是所有科目中小的,的进度是稳定的。它的关键在于在反复的练习中,对各类题型和答题模式都培养出了高度的敏感,达成了与语文应试的默契。事实证明,语文是能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科目。
学生若想在中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一般来说,初中语文学习分为三个时期:
1初一语文——基础关键期
初一语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开端,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语文学习模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应当熟练掌握基本初中文言知识、记叙文阅读、散文初步阅读的技巧以及进行初中写作的入门,这些对提高语文成绩和迎接未来的中考有着重大意义。
2初二语文——知识整合期
初二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决定性阶段,是中考前重要的过渡阶段。此间,进一步扎实基础,培养好的语文习惯和良好的语感,掌握基本的应试思维和能力,进一步查缺补漏,完成作文素材的有效累积,熟练掌握议论文、散文、小说等体裁的阅读技巧。这些都是初二语文学习的重点。
3初三语文——全面提升期
初三的学习不再是追求独立知识点的罗列,更多的是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质变,关注解题的思维和能力。全方位地纵向进行语文学习,将语文学习清晰地分成四大块内容: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写作,各块重点有针对性地突破。后,全面进行总复习,熟悉天津中考语文题型,做到考前熟悉考点、熟知题型、熟练解题,后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初中三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中考进入自己心仪的高中,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铺路。但是,终的好成绩不是偶然幸运得之,是勤勉努力的结晶。明朝教育家朱柏庐曾在《治家格言》中说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现在我们应该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即便改革到来,我们也可以不变应万变,厚积而薄发。到时便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