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贵州省铜仁地区中考作文题

时间:2009-07-01 22:38:00   来源:网络     [字体: ]
【试题回放】

  在近十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与书打交道。我们与书之间,有着很多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回忆。请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从你的感悟、体验和见解中,得到启迪。

  【题解及写作导引】

  针对西部孩子读书偏少的现状,也是一个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命题。为了加强对本题的解读,我们可以参照2001年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书,各种各样的书。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书,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本题是命题作文,它只能写成记叙类作文,而且要写一个有关“我和书的故事”,范围限制在“我”和“书”之间。而温州题目则是话题作文,既可以记叙“我”与书的故事,也可以议论书对人类的作用,还可以介绍一本好书等等,只要与书有关的作文都算入题。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如下: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写作范围有一定限制。②话题作文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展开。③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不能另命文题。

  本题提示语通俗易懂,每个考生都能理解。但要写好本题,选材是关键。考生必须挖掘其提示语的深刻内涵,才能不落俗套,独辟溪径,脱颖而出,写出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好作品。提示语第一句中“天天与书打交道”、“很多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回忆”,就是要求我们从广泛的生活素材中选取对自己影响大,感悟深,而且与众不同,能打动读者,给读者以启迪的素材来写。第二句中“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实际上向考生暗示本命题作文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鼓励考生拓宽视野,抒写真情,在切合命题的情况下,敢于创新,写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对于考场作文来讲,这就需要大

  题小作,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挖掘具有新意的内涵。一个小动作,一个小表情可以作为典型;一个微笑,一声哀叹也可能蕴涵感人的真情。

  另外,还可以从形式上、语言上进行创新。如形式上可以采用分列小标题、日记、书信、访谈录等形式出新;语言上可以尽可能地运用一些具有时代气息、鲜明个性的语言出彩。

  这样就可以写出比较满意的作品来。

  我与书的故事

  石阡县一考生

  我有一个坏癖性,那就是恋书。你一定想问这是什么意思吗?

  那年,我家表叔给我寄来了一本《格林童话》,对于农村中学来讲,这本书在我们班可稀罕了。所以我就把它带到了学校,想去眩耀一番。不过正逢上课,我还得另寻机会让它与公众见面。于是,我先把这书放在抽屉里,我以为抽屉安全,可谁想到隔墙有耳,竟然让老师的眼线看见了。我解手回来,发现抽屉里那本书不见了,我的脑子蒙了,一片空白。第一堂课下了之后,我正到处找书,突然,王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她拿着的正是我的宝贝,问我是怎么回事?

  原来,我们班的老师有规定,凡是课外读物,一律不准带到学校去。我再三申明上课没有看,可是怎么说也不行。老师打电话把我母亲叫来了,当着母亲的面,狠狠教训了我一顿。让我回教室上课以后,老师一定又告了我一大堆状。我心烦意乱,心想这下子全完了。

  回家路上,我心里忐忑不安,我怨恨那该死的眼线,恨透了王老师。带课外书也违反校规吗?又不是上课看,真是太过份了吧。

  回到家里,妈妈倒没有过份地责备我,只是以冰冷的口吻说:“下次再犯,就让你爸爸收拾你。”看来妈妈一定听了王老师的歪状,我不管她怎么叫爸爸收拾我,只想快点找到自己那本书。我想,也许王老师已经把书交给母亲了,可是又不敢问,只有等母亲不在的时候,偷偷在家里翻箱倒柜。可是怎么也找不到,看来,不在家里了,那一定还在学校。

  这几天我有心讨王老师的欢心,终于在对话中套出了那本书的下落。下午上课,我比平时早了一个多小时进校园,校园里格外安静,我像小偷悄悄潜入老师办公室,一点小小的惊动都让我心慌意乱。看准办公室里外确实没人后,我开始收查王老师的办公桌,上下全找了,可是连一点书的影子都没有。

  于是,我以后每次经过办公室,都要偷偷地窥探一下王老师的座位。一天,突然发现王老师正捧着我的那本书看,我连忙钻进办公室。王老师立刻把书收了起来,脸也红了。我趁

  机装出一副笑脸,向王老师提出要求:“嘿……嘿……王老师,我再也不把课外书带进学校

  里来了。”

  老师只好把书还给我。我兴奋地捧着失而复得的书,感谢老师开恩,一溜烟跑回家了。当天晚上我就把书看完了。

  后来,表叔还给我寄来了好多书,我恋书的癖性未改,只是再不敢在同学中炫耀了。在与同学们和谐相处的氛围中,我还随时把这些书赠送给我的同学。

  感谢书陪伴我健康成长,感谢书增进了我与同学们的友谊。

  【点评】本文以个性鲜明和真情实感取胜。作者从“书”失而复得这个曲折的故事中,描写了一个聪颖、活泼、顽皮、个性怪癖而酷爱读书的初中学生的生活片断。为寻找失去的书,在家里“翻箱倒柜”、“有心讨老师欢心”、“收查老师的办公桌”、“装出一副笑脸”等细节的描写细腻传神,滑稽可笑,栩栩如生,读起来令人啼笑皆非;其心理活动的描写淋漓尽致,合情合理,真实可感。其次是语言富有灵气,流畅自然,诙谐幽默,极具个性。

  (张宗明老师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