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承接原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职能。根据本次工商银行上市招股说明书的数据,工行总资产目前约为7万亿人民币,38万员工,18000余个分支机构。是国内大的银行。
背景介绍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考虑混业经营)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分(以不同的客户群体为划分标准):
·批发银行业务;
·零售银行业务;
在学术上对这两种业务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我这里选取的标准是:
·批发银行业务面对的客户主要是大中型公司,业务类型以商业贷款(间接融资)和结算业务为主;
·零售银行业务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个人客户和小型公司,业务类型是消费信贷,按揭贷款、小额贷款、理财服务(收取佣金)和结算业务等;
综述
我的实习是从XX年7月26日至XX年9月26日。为期2个月(8周)。在这段时间中,我有如下收获:
·对商业银行业务有直观了解;
·积累了销售金融产品的相关经验;
·扩大了知识面;
在这2个月中,我分别在以下业务部门实习:
·会计结算部(对公业务);(1周)
·个人理财部;(5周)
·公司业务部;(2周)
很幸运地,我能在这段有限的时间中在批发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各实习一段时间,在此也要感谢工行的各位“老姜”对我的无私帮助。谢谢。
如果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后2周,因为和上课时间有冲突,在公司业务部的实习相对就比较匆忙,错过了很多学习的好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弥补。
体会
商业银行业务的特点——基层视角
因为我们国家金融体制的特殊性,造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兼具部分(或许是很大一部分)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职能(政府职能),这导致了我国银行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个基本要求——商业银行的本质是企业。随着我国逐步推进的金融改革,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或者是缓解。
但是,从总行层面来说,商业银行能具备某些非企业的属性(仍旧要肩负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但是,在基层,银行就具备有更多的企业属性了。通过我这两个月在中国工商银行xm分行的实习,我认为,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了(至少是在工银xm),体现在:
某些企业属性相关的细节
对利润的追求 工银xm有细化的利润指标(可测量)从而带来了一定的业绩压力;
控制成本 将要实行的机关裁员计划(虽然人员分流后仍留在工行的大系统内);
风险管理 敢于拒绝政府部门的某些项目;申请贷款手续“复杂”;
建立新的激励措施 将工资与相关部门和个人表现挂钩
改善管理流程 组织扁平化,收编裁撤网点
同时,我还发现,工商银行的it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和产品开发体系在国内银行处于非常的地位。我去年创业计划大赛做的项目是“在线个人金融服务”,所以,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我是建设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通过对比,我发现工行静悄悄地发展了很多国内的业务。
例如,工行在几年前就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个数据中心(互相备份),分行的任何一笔贷款都能在总行的系统上查到——这是提高风险管理的必要步骤。据说建设银行也完成了数据集中,但是,过去分行和总行的系统要完全衔接起来需要时间,所以目前建设银行的it系统还是有不少问题,在处理交易的时候容易出错(我在办一笔业务的时候经历过),而中国银行的系统仍旧在整合。
而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让我印象深刻,同时,工行产品开发也有很好的表现,“珠联璧合”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虽然我对它的风险性是否适合个人客户有所保留)和“利添利”帐户(一个现金管理工具)的开发让我见识到了工行的产品开发水平。
但是,工行当然还有某些不足,例如服务态度,激励制度和管理等等,前不久我阅读了两本描写关香港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书,确实,工行(和国内的其它银行)和香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完全做到香港的水准是不现实的,毕竟香港的竞争太过激烈(弹丸之地有数百家银行),同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才有现在的水平。总之,工行确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现阶段不能苛求太多。
工行作为国内大的银行,有数量巨大的网点和巨大的结算网落,所以,客户必须找工行来做业务,不然会面临比较高的交易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工行的服务态度相对就会有所欠缺,有一种“生意可做可不做”的心态,这也形成了工行的一种隐形的企业文化——至少我是有这样的感觉。同时,工行目前的激励措施也没有让员工有足够的动力尽可能的多做生意。
2012年1月1日外资银行将可以在中国全面开展业务,前一阶段媒体也有很多相关报道,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后,中资银行将被外资银行打得满地找牙云云。通过在工银xm这段的实习,我不认为这一情况会发生。
网点优势、文化上的差别(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和西方世界的理财观念是完全不同的)都是外资银行难以跨过的差距,同时,还有政策的隐形保护等等都决定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道路将是艰难的。
但是,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以工行为首的国内银行,每天都在进步。
背景介绍
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不考虑混业经营)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分(以不同的客户群体为划分标准):
·批发银行业务;
·零售银行业务;
在学术上对这两种业务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我这里选取的标准是:
·批发银行业务面对的客户主要是大中型公司,业务类型以商业贷款(间接融资)和结算业务为主;
·零售银行业务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个人客户和小型公司,业务类型是消费信贷,按揭贷款、小额贷款、理财服务(收取佣金)和结算业务等;
综述
我的实习是从XX年7月26日至XX年9月26日。为期2个月(8周)。在这段时间中,我有如下收获:
·对商业银行业务有直观了解;
·积累了销售金融产品的相关经验;
·扩大了知识面;
在这2个月中,我分别在以下业务部门实习:
·会计结算部(对公业务);(1周)
·个人理财部;(5周)
·公司业务部;(2周)
很幸运地,我能在这段有限的时间中在批发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各实习一段时间,在此也要感谢工行的各位“老姜”对我的无私帮助。谢谢。
如果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后2周,因为和上课时间有冲突,在公司业务部的实习相对就比较匆忙,错过了很多学习的好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弥补。
体会
商业银行业务的特点——基层视角
因为我们国家金融体制的特殊性,造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兼具部分(或许是很大一部分)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职能(政府职能),这导致了我国银行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个基本要求——商业银行的本质是企业。随着我国逐步推进的金融改革,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或者是缓解。
但是,从总行层面来说,商业银行能具备某些非企业的属性(仍旧要肩负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但是,在基层,银行就具备有更多的企业属性了。通过我这两个月在中国工商银行xm分行的实习,我认为,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了(至少是在工银xm),体现在:
某些企业属性相关的细节
对利润的追求 工银xm有细化的利润指标(可测量)从而带来了一定的业绩压力;
控制成本 将要实行的机关裁员计划(虽然人员分流后仍留在工行的大系统内);
风险管理 敢于拒绝政府部门的某些项目;申请贷款手续“复杂”;
建立新的激励措施 将工资与相关部门和个人表现挂钩
改善管理流程 组织扁平化,收编裁撤网点
同时,我还发现,工商银行的it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和产品开发体系在国内银行处于非常的地位。我去年创业计划大赛做的项目是“在线个人金融服务”,所以,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我是建设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通过对比,我发现工行静悄悄地发展了很多国内的业务。
例如,工行在几年前就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个数据中心(互相备份),分行的任何一笔贷款都能在总行的系统上查到——这是提高风险管理的必要步骤。据说建设银行也完成了数据集中,但是,过去分行和总行的系统要完全衔接起来需要时间,所以目前建设银行的it系统还是有不少问题,在处理交易的时候容易出错(我在办一笔业务的时候经历过),而中国银行的系统仍旧在整合。
而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让我印象深刻,同时,工行产品开发也有很好的表现,“珠联璧合”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虽然我对它的风险性是否适合个人客户有所保留)和“利添利”帐户(一个现金管理工具)的开发让我见识到了工行的产品开发水平。
但是,工行当然还有某些不足,例如服务态度,激励制度和管理等等,前不久我阅读了两本描写关香港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书,确实,工行(和国内的其它银行)和香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完全做到香港的水准是不现实的,毕竟香港的竞争太过激烈(弹丸之地有数百家银行),同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才有现在的水平。总之,工行确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现阶段不能苛求太多。
工行作为国内大的银行,有数量巨大的网点和巨大的结算网落,所以,客户必须找工行来做业务,不然会面临比较高的交易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工行的服务态度相对就会有所欠缺,有一种“生意可做可不做”的心态,这也形成了工行的一种隐形的企业文化——至少我是有这样的感觉。同时,工行目前的激励措施也没有让员工有足够的动力尽可能的多做生意。
2012年1月1日外资银行将可以在中国全面开展业务,前一阶段媒体也有很多相关报道,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后,中资银行将被外资银行打得满地找牙云云。通过在工银xm这段的实习,我不认为这一情况会发生。
网点优势、文化上的差别(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和西方世界的理财观念是完全不同的)都是外资银行难以跨过的差距,同时,还有政策的隐形保护等等都决定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道路将是艰难的。
但是,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以工行为首的国内银行,每天都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