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扬州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时间:2009-03-30 23:25: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与你一起关注: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服务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2008年服务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整体运行平稳,总量再上新台阶
  整体保持平稳运行。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5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快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三产增幅1.8个百分点。
  服务业比重稳中有升。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实现7.47:57.06:35.4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4%,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
  (二)行业结构基本稳定,区域结构积极调整
  行业结构2008年,金融业、批零和住餐业增速较快。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和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9.61亿元、2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17.3%。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3.08亿元、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1%、11.9%。
  区域结构市区服务业发展基础良好,三产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50%。各县市区三产发展速度加快,三产增速均高于GDP增幅,其中邗江、宝应增速最快,均达到15.5%。三产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广陵、维扬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广陵区三产占GDP比重列全市首位,达40.7%。
  (三)税收贡献明显增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服务业对税收贡献不断加大。2008年,全年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合计为5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服务业地方税收为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4%;服务业国税收入为20.64亿元,增长20.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2%。消费结构趋向升级。休闲娱乐继续升温,家电通讯持续旺销,汽车消费依旧较热。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居住面积37.7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1.2平方米。
  (四)集聚发展初步形成,服务性消费明显增长
  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扬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项目为突破口,集聚区的船舶产业服务中心、汽车零部件产业服务中心等有序推进,已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服务业集聚理念得到初步认同。现代物流、商贸市场等行业集聚步伐加快,6家服务业集聚区跻身省级行列。
  服务性消费支出明显增长。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11562元,比上年增长19.2%,高于收入增幅3.7个百分点,其中衣着、交通和通讯支出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0.2%、14%和35.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47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文教娱乐用品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0.9%。
  (五)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现代物流业。扬州物流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达1.38亿吨,增长10.2%;港口货物吞吐量3041万吨,增长7%,其中外贸吞吐量370万吨,增长11.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98万标箱,较上年增长5.6%。扬州港、石化和公铁水等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
  交通运输业。运力结构持续调优,交通运输业总量平稳。2008年,全市客运量1.04亿人次,增长9.8%,旅客周转量61.27亿人公里,增长10.5%,货物周转量94.72亿吨公里,增长14.5%。
  金融保险业。金融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增长15.1%。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551.91亿元,同比增长23.8%;储蓄存款余额为899.1亿元,增长25%。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89.4亿元,增长20.3%。保险业经济补偿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全年保费总收入4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款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
  信息服务业。2008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7.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30万户,增长16%;已有国际互联网用户42万户,增长27.3%。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55亿元,增长19.6%。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签约入驻企业20家。
  商贸市场业。消费品市场活跃繁荣。2008年,批零、住餐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9.6、26.2亿元,分别增长16.9%、17.3%。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增幅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增幅创近年来新高。从行业来看,2008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0.5亿元,同比增长23.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5.1亿元,同比增长28.7%。
  (六)提升服务功能,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稳步发展。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7.7亿元,同比增长29.3%;商品房开发规模扩大。2008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14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6%;全年竣工面积39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9%;商品房价格趋向稳定。商品房销售下降。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商品房销售出现下降。2008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0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6%。
  旅游业。2008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89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入境旅游人数46.36万人次,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入20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59亿美元,增长27.6%。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考本二上线人数增长14.5%。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有群众文化馆(站)94个,公共图书馆7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分别达91%和85%。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86%。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挑战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经济年均增长12.5%,2008年GDP1573.29亿元,增长13.4%。分析各种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扬州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随着扬州工业的重型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服务业是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服务业既有利于经济规模的扩大,又有利于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和全社会污染物的减排,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795.88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7.1%。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所占比重为74.1%。但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还没得到根本改进,集中表现为第二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扬州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核心任务。
  (三)城市化进程有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是高度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决定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基础。2008年扬州城市化率为51.3%,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内部结构尚需调整
  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58.11亿元,比2007年净增95.91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扬州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等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型业态发育迟缓、发展缓慢等问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以及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扬州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五)服务业投入低,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全市服务业投资与其增加值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2008年扬州三产投资307.86亿元,增长18.7%,占全社会投资的32.4%,增速低于全社会投资13.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271.5亿元,增长19.7%,低于省均增幅。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投资占比达到57.3%。
  (六)区域发展不平衡仍较突出
  2008年,扬州发展协调性有所提高,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仍较突出。第三产业增速上,居前两位的邗江区和宝应县达15.5%,末两位的广陵区和维扬区为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居前两位的广陵区和维扬区分别为40.6%和36.1%,最低仪征为30.3%。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到2010年,扬州提出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的任务目标。目前,扬州服务业发展水平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抢抓政策的机遇,突出重点,推进全市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理念,重视和加强发展服务业。首先要加强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国家有关部门曾预测过:如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单位GDP的能耗将会降低约1个百分点,并且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能更好地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能带动5个就业岗位。其次,要制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规范行为和加强扶持等方面加以引导,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舆论环境,调动人们进行服务业创业的积极性,推动服务业发展进程。
  (二)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使其成为全市服务业的新亮点和重要支撑。一是整合古城、古运河和瘦西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扬州港口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三是抓住中心城区扩大的有力时机,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房,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四是大力发展律师、公证、会计、审计等服务行业,完善证券保险、经纪、拍卖、租赁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同时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层次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资。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积极调整服务业投资结构,重点向新兴服务业和公益性方面投入。要适当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行业的服务设施建设,并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相应完善扬州服务业调查统计体系、信息化以及促进平台建设等。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以政府贴息、担保、补助等形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投资体系。
  (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针对当前扬州城市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扬州城市化进程,通过城市化扩大居民社会化的服务性消费,促进商业和社区等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带动金融、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促进房地产和公共服务业发展,从而实现以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要采取用好现有人才和引进急需人才相结合的办法,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各类中介、现代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强化科学技术等现代先进生产要素对服务业的渗透,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现代服务业管理和推广应用,培育新型业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部门统计职能,提升部门行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管理职能。全面跟踪掌握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情况,建立重点行业监测分析系统,完善各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并在全面分析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各行业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带动提升产业升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