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掌握国民经济的定义与范围,以及有关经济领土常住单位的概念。
熟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包括的不同阶段的内容。
了解不同经济单位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类
掌握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分类依据和区分的具体类别;掌握机构单位、基层单位的概念,以及与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熟悉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和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了解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性质及其内容
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熟悉国民经济统计的性质与功能,及其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了解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结构。
二、国民经济生产及使用统计
(一)生产的范围及常用产出总量指标
掌握生产的概念和统计范围;掌握关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概念。
熟悉货物和服务两类产品的不同性质。
了解衡量国民经济产出的不同总量指标。
(二)部门总产出与增加值统计
掌握总产出的含义、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特点;掌握增加值的含义、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特点。
熟悉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分部门的总产出计算方法;熟悉增加值计算中的中间投入(中间消耗)的含义和计算原则,增加值构成要素(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的含义及包含的内容。
(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在国内生产总值表上的平衡关系。
熟悉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计算方法中各项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区别。
(四)投入产出统计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设计原则、四个象限的内容和功能;掌握投入产出表基本平衡关系。
熟悉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完全消耗系数和列昂逆夫矩阵的含义。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作用和主要应用。
(五)国民经济生产及使用统计分析
掌握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经济增长率计算与分析的方法;掌握产业结构计算与分析的方法;掌握消费率与投资率计算与分析的方法。
了解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进行国际比较的不同方法。
三、收入分配与财政金融统计
(一)收入分配统计
掌握收入初次分配统计原理,包括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初次分配中的流量、初次分配收入总量形成的计算关系;掌握收入再分配统计原理,包括收入再分配的概念、再分配中的主要收支流量、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和计算关系。
熟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熟悉居民总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及其关系;熟悉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及应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
了解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作用。
(二)财政统计
掌握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其内容组成;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支出用途;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三)金融统计
掌握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及其不同层次的统计口径。
熟悉银行信贷统计中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信贷资金运用去向及其平衡关系;熟悉货币净投放、净回笼的含义及在银行信贷资金平衡中的意义;熟悉反映货币流通状况的主要指标—货币流通量和货币流通速度。
了解金融市场统计的主要内容。
四、贸易与价格统计
(一)贸易、市场及其统计
熟悉商品贸易活动的概念和商品流通的不同分类。
了解对商品贸易活动统计的两个层次。
(二)商品贸易统计
掌握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库存批标的含义及其平衡关系;掌握商品购进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商品库存总额三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
熟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含义和这项指标的主要分组及其分析应用。
(三)价格与价格指数统计
掌握商品贸易市场上不同种类商品价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熟悉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要点。
了解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的含义及其对反映通货膨胀的作用;了解运用价格指数测度通货膨胀的方法。
五、对外经济统计
(一)对外经济活动与对经济统计
了解对外经济活动的概念和不同类别的对外经济活动;了解对外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
(二)对外贸易统计
掌握反映海关货物进出口规模和平衡状况的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
熟悉货物进出口统计的不同分组;熟悉对上述指标和分组的统计分析应用。
了解对外贸易统计中两种记录制度及关于价格和货币折算方面的处理方式 。
(三)利用外资及外债统计
掌握利用外资的概念及主要方式—对个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掌握反映利用外资 主要指标—利用外资项目数和利用外资总额。
熟悉外债的概念和外债统计的主要总量指标。
了解利用外资与外债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债务负担水平的相对指标。
(四)国际收支统计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结构和基本记账规则;掌握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方法。
熟悉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六、国民资产负债统计
(一)资产负债统计的对象
掌握经济资产的定义和国民资产负债统计的范围。
熟悉经济的概念及其与经济流量的关系。
(二)非金融资产统计
掌握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概念、主要类别及其总量的表现形式。
熟悉国民经济统计中对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估价的方法。
了解其他非金融资产的内容组成。
(三)金融资产与负债统计
熟悉金融资产负债的不同类别和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内容;熟悉一个部门和一国金融资产与负债总量指标。
了解金融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对应性。
(四)国民资产负债表及应用分析
熟悉国民资产负债表的一般结构,表中平衡关系及资产负债差额,国民财产的计算关系;熟悉国民资产负债表应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七、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统计范围
熟悉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概念与统计范围。
了解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的基本思想。
(二)自然资源统计
掌握反映土地资源总量,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情况的指标和分组—土地总面积、土地经济用途分组、垦殖率。
熟悉森林资源统计的指标—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熟悉反映矿产储量的统计指标—探明储量。
了解反映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量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三)环境与环境保护 统计
熟悉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和组成类别。
了解反映废弃物排放及处理状况的各项统计指标。
八、人口与就业统计
(一)人口数量统计及分析
掌握人口数的概念及其所属的时间、空间标准和不同的人口范畴;掌握计算时点人口数和时期平均人口数的方法。
熟悉利用人口数计算人均总量指标的思路。
(二)人口构成统计及分析
掌握反映人口自然构成的常用指标--人口年龄构成、性比例;掌握反映人口社会构成的常用指标--人口文化教育构成及成人文盲率等;掌握反映人口经济构成的常用指标--人口城乡构成、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口构成、人口密度。
(三)人口变动统计及分析
掌握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统计指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主它们之间的关系。
熟悉反映人口机械变动的统计指标。
了解反映人口总变动的指标。
(四)劳动力及就业统计
掌握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及有关总量;掌握反映就业情况的指标—就业率、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了解进行劳动力和就业人员统计常用的分组。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掌握国民经济的定义与范围,以及有关经济领土常住单位的概念。
熟悉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包括的不同阶段的内容。
了解不同经济单位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类
掌握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的基本原理、分类依据和区分的具体类别;掌握机构单位、基层单位的概念,以及与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熟悉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和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了解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性质及其内容
掌握国民经济核算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熟悉国民经济统计的性质与功能,及其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了解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结构。
二、国民经济生产及使用统计
(一)生产的范围及常用产出总量指标
掌握生产的概念和统计范围;掌握关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概念。
熟悉货物和服务两类产品的不同性质。
了解衡量国民经济产出的不同总量指标。
(二)部门总产出与增加值统计
掌握总产出的含义、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特点;掌握增加值的含义、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特点。
熟悉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分部门的总产出计算方法;熟悉增加值计算中的中间投入(中间消耗)的含义和计算原则,增加值构成要素(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的含义及包含的内容。
(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及其在国内生产总值表上的平衡关系。
熟悉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计算方法中各项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区别。
(四)投入产出统计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设计原则、四个象限的内容和功能;掌握投入产出表基本平衡关系。
熟悉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完全消耗系数和列昂逆夫矩阵的含义。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作用和主要应用。
(五)国民经济生产及使用统计分析
掌握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经济增长率计算与分析的方法;掌握产业结构计算与分析的方法;掌握消费率与投资率计算与分析的方法。
了解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进行国际比较的不同方法。
三、收入分配与财政金融统计
(一)收入分配统计
掌握收入初次分配统计原理,包括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初次分配中的流量、初次分配收入总量形成的计算关系;掌握收入再分配统计原理,包括收入再分配的概念、再分配中的主要收支流量、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和计算关系。
熟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熟悉居民总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及其关系;熟悉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及应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
了解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反映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作用。
(二)财政统计
掌握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其内容组成;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支出用途;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三)金融统计
掌握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及其不同层次的统计口径。
熟悉银行信贷统计中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信贷资金运用去向及其平衡关系;熟悉货币净投放、净回笼的含义及在银行信贷资金平衡中的意义;熟悉反映货币流通状况的主要指标—货币流通量和货币流通速度。
了解金融市场统计的主要内容。
四、贸易与价格统计
(一)贸易、市场及其统计
熟悉商品贸易活动的概念和商品流通的不同分类。
了解对商品贸易活动统计的两个层次。
(二)商品贸易统计
掌握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库存批标的含义及其平衡关系;掌握商品购进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商品库存总额三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
熟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含义和这项指标的主要分组及其分析应用。
(三)价格与价格指数统计
掌握商品贸易市场上不同种类商品价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熟悉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要点。
了解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的含义及其对反映通货膨胀的作用;了解运用价格指数测度通货膨胀的方法。
五、对外经济统计
(一)对外经济活动与对经济统计
了解对外经济活动的概念和不同类别的对外经济活动;了解对外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
(二)对外贸易统计
掌握反映海关货物进出口规模和平衡状况的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
熟悉货物进出口统计的不同分组;熟悉对上述指标和分组的统计分析应用。
了解对外贸易统计中两种记录制度及关于价格和货币折算方面的处理方式 。
(三)利用外资及外债统计
掌握利用外资的概念及主要方式—对个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掌握反映利用外资 主要指标—利用外资项目数和利用外资总额。
熟悉外债的概念和外债统计的主要总量指标。
了解利用外资与外债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债务负担水平的相对指标。
(四)国际收支统计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结构和基本记账规则;掌握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方法。
熟悉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六、国民资产负债统计
(一)资产负债统计的对象
掌握经济资产的定义和国民资产负债统计的范围。
熟悉经济的概念及其与经济流量的关系。
(二)非金融资产统计
掌握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概念、主要类别及其总量的表现形式。
熟悉国民经济统计中对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估价的方法。
了解其他非金融资产的内容组成。
(三)金融资产与负债统计
熟悉金融资产负债的不同类别和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内容;熟悉一个部门和一国金融资产与负债总量指标。
了解金融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对应性。
(四)国民资产负债表及应用分析
熟悉国民资产负债表的一般结构,表中平衡关系及资产负债差额,国民财产的计算关系;熟悉国民资产负债表应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七、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统计范围
熟悉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概念与统计范围。
了解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的基本思想。
(二)自然资源统计
掌握反映土地资源总量,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情况的指标和分组—土地总面积、土地经济用途分组、垦殖率。
熟悉森林资源统计的指标—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熟悉反映矿产储量的统计指标—探明储量。
了解反映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量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三)环境与环境保护 统计
熟悉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和组成类别。
了解反映废弃物排放及处理状况的各项统计指标。
八、人口与就业统计
(一)人口数量统计及分析
掌握人口数的概念及其所属的时间、空间标准和不同的人口范畴;掌握计算时点人口数和时期平均人口数的方法。
熟悉利用人口数计算人均总量指标的思路。
(二)人口构成统计及分析
掌握反映人口自然构成的常用指标--人口年龄构成、性比例;掌握反映人口社会构成的常用指标--人口文化教育构成及成人文盲率等;掌握反映人口经济构成的常用指标--人口城乡构成、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口构成、人口密度。
(三)人口变动统计及分析
掌握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统计指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主它们之间的关系。
熟悉反映人口机械变动的统计指标。
了解反映人口总变动的指标。
(四)劳动力及就业统计
掌握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及有关总量;掌握反映就业情况的指标—就业率、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了解进行劳动力和就业人员统计常用的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