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述】
2015年5月24日,安徽省政协委员对公车改革发表热议。建议建立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公车,推动公务用车使用的市场化。其具体要求是,上路公车可在挡风玻璃等显眼位置张贴“XX市公务用车”统一标识,标识下面留有监督电话,方便市民随时监督。公车的维修费、油费等也要定期公开,交通费实报实销,审计部门也应专项审计监督,并定期公开审计结果。
【中大教育点评】
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后公车时代”仍遗留诸多问题,例如:改革后,会不会出现既拿补贴又开公车的情况?原本官员下基层就少,没了公车后会不会干脆能不去就不去了?公车如何才能不被贱卖给内部人员?被保留的公车能否保证不被领导“借用”?车补发放如何才能更公平?安徽政协委员的议案正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公务用车的市场化推进,虽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可以有效完善货币化公车改革的不利弊端。
除了推进公务用车市场化,还要加强对保留的公务用车的监督,制定公车管理配套制度,防止出现“公车照用,补贴照拿”的现象。要想实现这一点,一方面要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从严格执行预算的角度卡住公务用车支出的“咽喉”,严防公权机关和所有财政拨款单位违规购置、使用公车,加强对保留的公务用车使用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建立惩处问责制。对官员向公有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借车”须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当按索贿、受贿追究刑责。建立公车滥用的法治“高压线”,从制度层面根除公车弊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了对公车改革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态度有了,路径有了,制度有了,剩下就是将公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按照既定轨道实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