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救济低收入群体,保证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
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86元,同比增加2033.56元,增长11.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7%,增速比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收入呈以下特点:
1.个体经营活动不断壮大,经营净收入大幅上涨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尽管2008年遭遇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广东及时应变,采取有效措施,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通过制订一系列针对民营经济发展准入门槛高、财税支持少、融资难的宽松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多种扶持政策思路,使得城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从业人员增多,2008年城镇个体或私营企业主人数与被雇人数比例分别增长3.6和9.6个百分点。个体收入增加,带动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城镇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居民经营效益和收入提高。据抽样调查,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405.92元,同比增长80.7%,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2.2%,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
2.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提高是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382.95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增长21.3%,社会救济收入增长81.8%,最低生活保障收入增长1.2倍。主要原因是广东改善和调整再分配政策,向城市低收入群体倾斜,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有效地增加了失业人员和低保家庭的救济收入,促进了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2008年是广东连续3年调整基本养老金的第一年,从2008年1月份开始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约10%。此外,《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扩大了岗位补贴范围、社会保险补贴对象、社会保险补贴险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全国率先试行。这些都给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出租房屋收入增长加快是拉动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租房屋成为众多城镇居民家庭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一大途径。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01.25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租房屋收入增长47.3%,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达69%。
二、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8.3%
受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影响,消费支出增长明显放缓。人均消费性支出15527.97元,同比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7%,增速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消费呈以下特点:
1.食品消费大幅增长,创六年来增幅。食品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重头戏。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5866.91元,在上年增长12.3%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增长16%,是自2002年以来增幅。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7.8%,比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水果、肉类、鲜蛋、水产品等营养丰富的食品支出明显增加。2008年,城镇居民用于肉禽蛋水产品类、粮油类、干鲜瓜果类、糕点奶及奶制品支出分别为2174.57元、657.61元、345.3元和310.23元,同比分别增长19.5%、27%、12.8%和30.7%。
2.衣着和居住支出增速加快。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衣着和居住支出分别为975.06元和1748.16元,分别增长19.7%和21%,比上年分别加快6.4和5.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增幅保持两位数较高的增长势头。衣着方面,居民家庭购买服装、鞋类、衣着加工服务费支出分别增长20.2%、17.8%和19.6%。居住方面,受居住类价格上涨影响,租赁房房租增长2.7倍,水电燃料及其他支出增长12.5%,居住服务支出增长29.8%,其中物业管理费增长44.3%。
3.家庭设备用品需求增加。随着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家庭用于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稳步增加。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47.54元,同比增长11.1%。家电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商场各种促销手段,促使居民改善家庭设备条件,其中购买微波炉支出增长1倍,购买洗衣机支出增长64.3%,购买冰箱支出增长72.5%,购买淋浴热水器支出增长40.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家庭服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服务支出增长12.5%。同时,添置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和家庭日用杂品的居民增多。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室内装饰品支出同比增长11.3%;床上用品支出增长13.3%;家庭日用杂品支出增长24.7%,家具材料支出增长25.8%。
4.义务教育政策成效明显。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936.38元,同比下降2.9%。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广东省城镇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大大缓解了居民教育支出的压力,城镇居民教育支出下降11.3%,其中教育费用下降14.9%,义务教育学杂费下降49.5%。但居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未减,2008年,城镇居民的家教费增长1倍,托幼费增长29.1%,其它教材支出增长42.4%。
5.个人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逾三成。伴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人们愈加注重自身的形象,居民用于个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增长较快。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594.45元,同比增长30.9%;美发美容用具增长26.6%;化妆品支出增长38.9%;家庭服务支出增长23.3%。其中,人均金银珠宝饰品支出67.76元,同比增长77.3%。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1.食品价格高企引致食品支出高位增长。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同比增长16%;扣除食品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3%。由于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购买食品人均多支出688.71元,占食品支出增加额的85%,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57.8%,大部分的食品支出的增加额被食品价格上涨抵消。
2.消费倾向下降和消费升级缓慢。金融海啸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初步显现,对部分家庭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对未来一年的收入预期不乐观,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于谨慎,消费倾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的0.81下降至0.79。消费升级缓慢,汽车等高档商品消费疲软。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购买汽车同比大幅下降49.3%,大宗商品支出也明显减少,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下降2.6%。
3.居民的财富收入大幅度缩水。2008年我国沪深股市大幅下跌,绝大多数股民和“基民”损失惨重。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股息与红利收入同比下降35.5%,兑售有价证券下降46.8%。出售财物收入大幅缩减,其中出售住房收入下降80%,出售其他物品收入下降60.1%,家庭财富收入明显缩水。
4.居民收入差距较上年扩大。2008年,尽管广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增收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但由于收入来源单一,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不高。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345.57元,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7.1%;增长速度为6.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比10%收入户增速低7.3个百分点。调查户中10%的最低和收入户的收入差距比2007年有所扩大。高低收入之比,2007年为9.42∶1,2008年为10.06∶1。
5.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大,生活负担仍然很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高度关注。尽管近年来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仍未脱离较贫困状态。据调查,占调查户总数5%的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447.81元,仅为全省平均收入水平的22.5%。从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来看,高达55.8%,大大高于37.8%的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49.9%上升5.9个百分点。由于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这部分居民家庭购买食品人均多支出278.71元。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
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86元,同比增加2033.56元,增长11.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7%,增速比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收入呈以下特点:
1.个体经营活动不断壮大,经营净收入大幅上涨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尽管2008年遭遇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广东及时应变,采取有效措施,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通过制订一系列针对民营经济发展准入门槛高、财税支持少、融资难的宽松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多种扶持政策思路,使得城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从业人员增多,2008年城镇个体或私营企业主人数与被雇人数比例分别增长3.6和9.6个百分点。个体收入增加,带动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城镇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居民经营效益和收入提高。据抽样调查,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405.92元,同比增长80.7%,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2.2%,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
2.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提高是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382.95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增长21.3%,社会救济收入增长81.8%,最低生活保障收入增长1.2倍。主要原因是广东改善和调整再分配政策,向城市低收入群体倾斜,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有效地增加了失业人员和低保家庭的救济收入,促进了低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2008年是广东连续3年调整基本养老金的第一年,从2008年1月份开始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约10%。此外,《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扩大了岗位补贴范围、社会保险补贴对象、社会保险补贴险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全国率先试行。这些都给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出租房屋收入增长加快是拉动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越来越多,出租房屋成为众多城镇居民家庭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一大途径。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01.25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租房屋收入增长47.3%,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达69%。
二、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8.3%
受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影响,消费支出增长明显放缓。人均消费性支出15527.97元,同比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7%,增速同比回落8.5个百分点。消费呈以下特点:
1.食品消费大幅增长,创六年来增幅。食品消费是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重头戏。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5866.91元,在上年增长12.3%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增长16%,是自2002年以来增幅。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7.8%,比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水果、肉类、鲜蛋、水产品等营养丰富的食品支出明显增加。2008年,城镇居民用于肉禽蛋水产品类、粮油类、干鲜瓜果类、糕点奶及奶制品支出分别为2174.57元、657.61元、345.3元和310.23元,同比分别增长19.5%、27%、12.8%和30.7%。
2.衣着和居住支出增速加快。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衣着和居住支出分别为975.06元和1748.16元,分别增长19.7%和21%,比上年分别加快6.4和5.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增幅保持两位数较高的增长势头。衣着方面,居民家庭购买服装、鞋类、衣着加工服务费支出分别增长20.2%、17.8%和19.6%。居住方面,受居住类价格上涨影响,租赁房房租增长2.7倍,水电燃料及其他支出增长12.5%,居住服务支出增长29.8%,其中物业管理费增长44.3%。
3.家庭设备用品需求增加。随着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家庭用于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稳步增加。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47.54元,同比增长11.1%。家电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商场各种促销手段,促使居民改善家庭设备条件,其中购买微波炉支出增长1倍,购买洗衣机支出增长64.3%,购买冰箱支出增长72.5%,购买淋浴热水器支出增长40.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家庭服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服务支出增长12.5%。同时,添置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和家庭日用杂品的居民增多。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室内装饰品支出同比增长11.3%;床上用品支出增长13.3%;家庭日用杂品支出增长24.7%,家具材料支出增长25.8%。
4.义务教育政策成效明显。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936.38元,同比下降2.9%。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广东省城镇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大大缓解了居民教育支出的压力,城镇居民教育支出下降11.3%,其中教育费用下降14.9%,义务教育学杂费下降49.5%。但居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未减,2008年,城镇居民的家教费增长1倍,托幼费增长29.1%,其它教材支出增长42.4%。
5.个人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逾三成。伴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人们愈加注重自身的形象,居民用于个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增长较快。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594.45元,同比增长30.9%;美发美容用具增长26.6%;化妆品支出增长38.9%;家庭服务支出增长23.3%。其中,人均金银珠宝饰品支出67.76元,同比增长77.3%。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1.食品价格高企引致食品支出高位增长。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同比增长16%;扣除食品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3%。由于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购买食品人均多支出688.71元,占食品支出增加额的85%,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57.8%,大部分的食品支出的增加额被食品价格上涨抵消。
2.消费倾向下降和消费升级缓慢。金融海啸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初步显现,对部分家庭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对未来一年的收入预期不乐观,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于谨慎,消费倾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的0.81下降至0.79。消费升级缓慢,汽车等高档商品消费疲软。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购买汽车同比大幅下降49.3%,大宗商品支出也明显减少,人均文娱用品支出下降2.6%。
3.居民的财富收入大幅度缩水。2008年我国沪深股市大幅下跌,绝大多数股民和“基民”损失惨重。2008年,广东城镇居民股息与红利收入同比下降35.5%,兑售有价证券下降46.8%。出售财物收入大幅缩减,其中出售住房收入下降80%,出售其他物品收入下降60.1%,家庭财富收入明显缩水。
4.居民收入差距较上年扩大。2008年,尽管广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增收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但由于收入来源单一,低收入户收入增长速度不高。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345.57元,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7.1%;增长速度为6.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比10%收入户增速低7.3个百分点。调查户中10%的最低和收入户的收入差距比2007年有所扩大。高低收入之比,2007年为9.42∶1,2008年为10.06∶1。
5.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大,生活负担仍然很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高度关注。尽管近年来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仍未脱离较贫困状态。据调查,占调查户总数5%的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447.81元,仅为全省平均收入水平的22.5%。从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来看,高达55.8%,大大高于37.8%的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49.9%上升5.9个百分点。由于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这部分居民家庭购买食品人均多支出278.7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