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精选试题四

时间:2007-12-23 14:02: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四、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

1、 挥发性有机物指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物.
2、 降尘是总悬浮颗粒物的一部分.(错)(p4)
3、 气体采样时,最小采气量的初步估算公式为:最小采样体积=2倍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标准限值浓度。(对,p52)
4、 通常称pH<5.6的降水为酸雨。(对,p307)。
5、 降水样品分析时,可以用测完PH的样品测定电导率和离子组分。(错,p306)
6、 采集有组织排放污染物时,采样点位应设在弯头、阀门等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对,p338)
7、 采集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时,采样管应插入烟道(或排气筒)近中心位置,进口与排气流动方向成直角,如用b型采样管,其斜切口应背向气流。(对,p349)
8、 用测烟望远镜法观测烟气林格曼黑度时,连续观测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p393)
9、 用测烟望远镜法观测烟气林格曼黑度时,观察者可在离烟囱50至300米远处进行观测。(对,p394)
10、 采集饮食业油烟时,采样次数为连续5次,每次10分钟。(对,p399)
11、 采集饮食业油烟时,样品采集应在油烟排放单位炒菜、食品加工或其它产生油烟的操作高峰期进行。(对,p400)
12、 采集铅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因玻璃纤维滤筒铅含量较高,使用前可先用1+1热硝酸溶液浸泡约3小时。(对,p403)
13、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全部玻璃仪器必须用10%硝酸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吸收液浸泡24小时。(对,p410)
14、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试剂空白值应不超过0.005微克汞。(对,p411)
15、 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气体样品时,采样管与吸收管之间采用聚乙烯管连接,接口处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密封。(对,p411)
16、 铬酸雾指以气雾状态存在的铬酸或可溶性铬酸盐,测定是以六价铬为基础,以铬酸计。(对,p436)
17、 有组织排放的铬酸雾用玻璃纤维滤筒吸附后,用水溶解,无组织排放的铬酸雾用水吸收。(对,p436)
18、 定点位电解法测定烟道二氧化硫时,硫化氢的影响是正值,测定前应除去。(对,p457)
19、 定点位电解法测定烟道氮氧化物时,为排除二氧化硫产生的干扰,采样时,可让气体样品先经过由4种钾盐组成的混合溶液,这种二氧化硫清洗液可连续使用几十小时。(对,p472)
20、 用定点位电解法短时间低温测定烟道氮氧化物时,可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二氧化硫清洗液。(对,p472)
21、 采集无组织排放的氯化氢样品时,应使样品先通过0.3微米的滤膜。(对,p475)
22、 采集、分析氯化氢样品后的玻璃器皿、连接管等,直接用去离子水洗涤,不要用自来水洗涤。(对,p477)
23、 测定硫酸雾时,实际测定的是硫酸根离子,即测定结果包括硫酸雾和颗粒物中的可溶性硫酸盐。(对,p481)
24、 采集温度低、含湿量大的烟气中气氟时,应采用吸附性小的合成纤维和玻璃纤维滤筒的均不影响测定结果。(错,p489)
25、 测定氟化物样品时,用柠檬酸钠作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可以掩蔽钙、镁、铝、铁等离子。(对,p489)
26、 测定污染源排放的氯气实际上测定的是有组织或无组织排放的游离氯。(对,p493)
27、 测定污染源排放的氯气时,废气中的氯化氢不干扰测定。(对,p497)
28、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不宜采用重量法测定总悬浮颗粒物。(对,p193)
29、 总悬浮颗粒物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对,p193)
30、 采集总悬浮颗粒物样品时,应将称量过的滤膜毛面向上,采集完毕,应将毛面滤膜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中。(对,p195)
31、 降尘一般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30微米的颗粒物。(对,大气污染监测方法p20)
32、 采集降尘时,降尘缸放置高度应距地面5至12米,如放置在屋顶平台上,采样口应距平台1至1.5米。(对,p203)
3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分析砷时,导气管要用无水乙醇清洗,避免因为有微量水分在三氯甲烷溶液中产生混浊而影响测定结果。(对,p216)
34、 室内空气监测布点时,100m2以上至少设5个点。(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5、 室内空气监测时,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2h后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6、 采样时关闭门窗,一般至少采样45min;采用瞬时采样法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10~15min。(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7、 选取湿沉降采样器位置时,较大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即从采样点仰望障碍物顶端,其仰角不大于30°(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38、 湿沉降采样器应固定在支撑面上,使接样器的开口边缘处于水平,离支撑面的高度大于1.2m,以避免雨大时泥水溅入试样中。(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39、 湿沉降采样时间的选取原则是:下雨时每24h采样一次。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连续几天降雨(雪),则将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的降雨(雪)视为一个样品。(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40、 监测湿沉降的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在第一次使用前需用10%(V/V)盐酸或硝酸溶液浸泡24h,用自来水洗至中性,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然后用少量去离子水模拟降雨,或者测其电导率(EC),EC值小于0.15mS/m视为合格。(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41、 监测湿沉降时,洗净晾干后的接雨器安在自动采样器上,如连续多日没下雨(雪),则应3d~5d清洗一次。(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42、 监测湿沉降时,取一部分样品测定EC和pH,其余的过滤后放入冰箱保存,以备分析离子组分。如果样品量太少(少于50g),则只测EC和pH(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43、 监测湿沉降时,用0.45μm的有机微孔滤膜过滤样品前,应将滤膜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24h,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后晾干,备用。(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44、 稳态噪声指在测量时间内,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 dB的噪声。(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45、 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应分别在昼间和夜间进行测量,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测量10分钟的等效声级。(声学 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46、 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应选择在周一至周五的正常工作日,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测。(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47、 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厘米,距路口应大于50米。(声学 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48、 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建筑物附近的户外噪声测量位置选在离外墙1至2米,或全打开的窗户前面0.5米处。
4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用声级计采样时,仪器动态特性为“慢”相映,采样时间间隔为5秒。
5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如厂界噪声为稳态噪声,测量1分钟的等效声级。
5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厂界噪声的测点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米,高度1.2米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如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
52、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如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测点应选在居室中央,测量时应打开面向噪声源的窗户,并以噪声源设备关闭时的测量值为背景值,室内限值应比相应标准值低10分贝。
5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场界噪声的测点应选择施工场地边界线上的敏感建筑物或区域最近的点。
54、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当风速超过1m/s时,测量时应加防风罩,当风速超过5m/s时,应停止测量。
55、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选择规定:北方冬季施工的建筑物应测定氨,新装饰、装修过的室内环境应测定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56、 TSP采样器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应每月进行一次流量校准,在校准时应打开采样头的采样盖(对,p194。)
57、 “标准滤膜”指在干燥器内(或平衡室内)平衡24h后,每张滤膜称量10次以上,求出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对,p196)
58、 在称量样品滤膜时,若标准滤膜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毫克范围内时,则该批滤膜称量结果数据可用,否则应重新称量。(对,p196)
59、 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时,加入氨磺酸钠的作用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对,p114)
60、 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时,显色温度与室温之差应不超过3℃。(对,p117)
61、 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时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3∽29℃,可使二氧化硫的吸收率达到100%。(对,p118)
62、 在用盐酸萘乙二铵分光光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吸收液在540纳米波长处的空白吸光度不得超过0.005。(对,p127)
63、 在用盐酸萘乙二铵分光光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气温超过24℃,8小时以上运输或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对,p128)
64、 滤膜法分析环境中的氟化物时,醋酸-硝酸纤维滤膜应放入磷酸氢二钾溶液浸湿。(对,p149)
65、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时,因校准曲线斜率与温度有关,故一般应在室温低于30℃下操作。(对,p150)
66、 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中气氨时,在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可以去除硫化物干扰,将吸收液酸化到pH不大于2后煮沸样品,可以去除有机干扰。(对,p165)
67、 测定氯气的甲基橙吸收使用液,在波长507纳米处的吸光度应为0.63左右,否则影响测定结果。(对,p187)
68、 测定工业窑炉无组织排放的烟尘、粉尘时,应采用中流量采样器,采样头无罩、无分级切割头。(对,p342)
69、 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的计算公式为:排放速率等于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实测浓度与标准状态下干排气流量乘积。
7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均须测定昼、夜噪声和背景噪声,但其修正办法不一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