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范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2012版)规定的四个必修模块,考试内容包括我省现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思想政治1、2、3、4。以下从考试条目、考试要求两个方面,采用表格的形式,具体列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表格中的▲符号为对应教科书某一框题的标记。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一、神奇的货币 |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①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职能 ②纸币产生的原因、含义及发行规律 |
c b |
▲2.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①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②外汇和汇率 ③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
b b c | |
二、多变的价格 |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供求影响价格 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③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
b c
b c |
▲2.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
c | |
三、多彩的消费 |
▲1.消费及其类型 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②恩格尔系数 ③消费的类型 |
c b b |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 ②做理智的消费者 |
b c |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
▲1.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
b c |
▲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公有制为主体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
c c d | |
五、企业与劳动者 |
▲1.企业的经营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
c |
▲2.新时代的劳动者 ①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②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 ③劳动者的权利 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
b c b c | |
六、投资理财的选择 |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
b |
▲2.股票、债券和保险 ①股票以及股票投资的收入来源和风险 ②商业保险的种类及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
a b |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a b b |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②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③兼顾效率与公平 |
b c d | |
八、财政与税收 |
▲1.国家财政 ①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②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③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
c a
a a |
2.征税和纳税 ①税收的基本特征 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
a b |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九、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市场配置资源 ①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②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 ③市场规则的具体表现及其重要性 ④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后果 |
a b b b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 |
c d | |
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d d
|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
▲1.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c |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③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
b b c |
必修2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
a b b |
▲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b b d | |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①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②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
a b |
▲2.民主决策:作出佳选择 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
b c | |
▲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及其意义 |
b |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三、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 |
d |
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①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②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
b a | |
四、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
▲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①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②审慎行使决策权 |
c c |
▲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②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
c a |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和权利 |
b b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体现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
b b | |
六、我国的政党制度 |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
d c |
▲ 2.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b d | |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优越性 |
c | |
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a c |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
c | |
▲3.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 |
b |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八、走近国际社会 |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①主权国家的地位和构成要素 ②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③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 |
a b a b |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①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②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
a c d | |
九、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①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
a c |
▲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①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②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 |
a c | |
▲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
b c |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一、文化与社会 |
▲1.体味文化 文化的内涵和力量 |
c |
▲2.文化与经济、政治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
c b c | |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
▲1.感受文化影响 ①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 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b c |
▲2.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
b |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c c |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
a b b | |
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1.传统文化的继承 ①文化的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a b c |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c b b | |
五、文化创新 |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③文化创造的主体 |
a c b |
▲2.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
b b b |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六、我们的中华文化 |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b |
▲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b c | |
七、我们的民族精神 |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c b |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八、走进文化生活 |
▲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①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
b c |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及其在我国依然存在的原因 ②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
a b | |
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a b c |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必要性 |
b c | |
十、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抓住的中心环节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
b d c |
▲ 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①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
b b |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一、美好生活的向导 |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b b |
二、百舸争流的思想 |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
a |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
b b |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四、探究世界的本质 |
▲1.世界的物质性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a c |
▲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①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 ③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
b c b | |
五、把握思维的奥妙 |
▲1.意识的本质 ①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②物质决定意识 |
b c |
▲2.意识的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c d | |
六、求索真理的历程 |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①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 d |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①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
a b c |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
c |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 |
d a b | |
八、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
c |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
c c | |
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①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②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 ③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情形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
b b b c |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①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b d |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课次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十一、寻觅社会的真谛 |
▲1.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c b b |
▲2.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c b | |
十二、实现人生的价值 |
▲1.价值与价值观 ①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
a c |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c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