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 )。
A.国民总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财政收入
2.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I+G+X
B.GDP=C+I+G—M
C.GDP=C+I+G+(X—M)
D.GDP=C+I+G+(M—X)
3.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B.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C.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固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D.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固定投资+政府购买
4.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属于政府所得收入的是( )。
A.营业盈余
B.劳动者报酬
C.生产税净额
D.固定资产折旧
5.宏观经济模型中一个十分有用的命题就是( )。
A.储蓄收入恒等式
B.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C.消费投资恒等式
D.消费一储蓄恒等式
6.如果用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 )。
A.I=S
B.I=S+(T—G)+(M—X)
C.I=S+(T一G)
D.I=S+(M—X)
7.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的关系是( )。
A.MPC+MPS=1
B.MPC>MPS
C.MPC+MPS>1
D.MPC×MPS=1
8.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是( )。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平均消费倾向
D.平均储蓄倾向
9.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 )。
A.等于1
B.可能小于、等于1
C.可能大于、等于1
D.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0.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 )。
A.在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
B.与个人生命周期有关系,不同的时期,消费支出不一样
C.是根据持久收入决定的
D.由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构成
11.有关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B.储蓄与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C.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D.消费函数公式为C=a+βY
12.假定边际消费倾向β是0.8,则投资乘数k应为( )。
A.1.25
B.2
C.4
D.5
13.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则其均衡国民收入为( )亿元。
A.1600
B.2400
C.2800
D.3200
1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导致总需求(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15.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与横轴Y平行的直线
D.与横轴Y垂直的直线
16.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 )。
A.上涨
B.下降
C.不确定
D.无变化
17.由于总需求增长,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而总供给曲线不变,因此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向右上方移动,价格总水平上涨。这是( )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A.结构型
B.输入型
C.需求拉动型
D.成本推进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
B.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C.国内生产总值具有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D.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一样都是收入概念
E.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就是国民总收入
2.下列各项目属于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
A.净出口
B.消费支出
C.政府购买
D.劳动者报酬
E.固定资产折旧
3.下列各项目属于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
A.净出口
B.营业盈余
C.生产税净额
D.劳动者报酬
E.固定资产折旧
4.下列属于劳动者报酬的有( )。
A.福利费
B.工资总额
C.营业盈余
D.生产税净额
E.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
5.两部门条件下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有( )。
A.企业
B.国外部门
C.消费者(居民)
D.地方部门
E.政府部门
6.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7.下列关于投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
B.投资的成本就是利息
C.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D.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购买有价证券也属于投资
E.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不会影响投资
8.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有( )。
A.成本
B.价格
C.政府购买
D.居民对收入的预期
E.工资水平变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C
【解析】本题考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GDP=C+I+G+(X—M)。
3.A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4.C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5.B
【解析】本题考查储蓄一投资恒等式的应用,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的一个十分有用的命题。
6.C
【解析】本题考查三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I=S+(T—G)。
7.A
【解析】本题考查MPC和MPS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即MPC+MPS=1。
8.A
【解析】本题考查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
9.D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范围。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所以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0.D
【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不断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小,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属于生产周期理沦的观点。选项C属于持久收入理论的观点。
11.B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选项B说法有误。
12.D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乘数。投资乘数k=1/(1一β)=1/(1—0.8)=5。
13.C
【解析】本题考查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Y=C+I+G=100+0.8Y+300+160,移项变为0.2Y=560,解得Y=2800(亿元)。
14.B
【解析】本题考查总需求的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减少,从而使总需求减少。
15.D
【解析】本题考查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Y垂直的直线。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不论价格总水平P如何变化,总产出不变。
16.A
【解析】本题考查总供求模型。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17.C
【解析】本题考查总供求模型。由于总需求增长,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而总供给曲线不变,因此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向右上方移动,价格总水平上涨。这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解析】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选项D说法有误。
2.ABC
【解析】本题考查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选项DE属于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的项目。
3.BCDE
【解析】本题考查收入法下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选项A属于支出法下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项目。
4.ABE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者报酬的构成。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列入劳动者报酬中。
5.AC
【解析】本题考查两部门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所涉及的部门。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
6.ABC
【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假设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7.BC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的相关内容。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购买有价证券仅仅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而全社会的资本并没有增加,所以不属于投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选项ADE说法错误。
8.AB
【解析】本题考查总供给的影响因素。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