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事业单位改革:大文广事业编制取消

时间:2014-04-02 15:52: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上海事业单位改革:大文广事业编制取消
3月30日晚间,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两大上市平台——东方明珠和百视通,双双发布复牌公告称,接控股股东——分别为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根据上海文广整合改革方案,自即日起,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即俗称的“大文广”)的事业单位建制撤销,改制设立的国有独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运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国有股权划转方式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整合。改制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子公司累计持有东方明珠45.2283%股权。

在此基础上,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将根据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应定位,用市场化方式对相关业务逐步进行梳理、分步解决相关业务和资产的调整问题,目前没有涉及东方明珠和百视通的资产重组的具体方案。

东方明珠和百视通将在3月31日复牌。按计划,3月31日,改制设立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将举办挂牌仪式。

对东方明珠和百视通的整合,只是上海文广改革这盘大棋中一步。

3月30日,新华社在通讯《打造主流文化传媒新高地——上海文广系统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中提到,根据新一轮改革方案:在保持上海广播电视台的事业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对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东方传媒集团的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整合;对基本完成转企的上影集团、东方网进行进一步的“去行政化”改革;对具有普遍公益性、服务性的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和上海电影资料馆划归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管辖。

具体改革进展上,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黎瑞刚这么告诉新华社记者:在改革整体推进前,已启动小范围试点,在组织架构上将五个频道部门的资源整合成一个东方卫视中心,在用人机制上设立独立制作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在基层、在内部先形成一片“试验田”,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下为新华社昨日发布的通讯《打造主流文化传媒新高地——上海文广系统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

打造主流文化传媒新高地——上海文广系统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

全天候的新闻时事播报引领收视收听热潮;紧贴国内外热点的现场直播成为线上线下热议的话题;一批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节目让百姓喜闻乐见……31日,随着整合组建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亮相,上海文广系统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领域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作为文化“大码头”和传媒业重镇,上海继率先擂响报业改革战鼓后,文化广播影视领域的深化改革也马蹄声声。

“做好上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着力提升宣传舆论的影响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理论成果的说服力、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上海媒体有基础有条件进一步做强,增强传播力和话语权,从而提升影响力、决定引导力、壮大主流思想文化。要着力提升文化事业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把握大势主动作为改革凸显“主心骨”

深化文广系统的改革,是上海市委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的主动担当和敢于作为,也是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直面文化传媒竞争、勇于破除自我发展瓶颈的一项重大决策。

在改革大潮中,上海文广系统已实施了制播分离等一系列改革,但随着时间推移,各单位各板块重复投资、同业同质竞争、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管理层级过多、效率较低等现象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与此同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国际传媒业创新步伐加快、广播电视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舆论场纷繁复杂,文化传媒业发展遭遇激流险滩、不进则退,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突破瓶颈往往意味着改革发展的良机!面对前所未有的大挑战,上海适时启动新一轮文化传媒业的改革,与前不久启动实施的报业改革统筹部署、齐头并进,加快主流媒体建设,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志在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上海再一次扛起了深化文广系统改革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