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支一扶面试热点:第二季“镉大米事件”连名字都隐去

时间:2013-09-10 13:47: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福建日前在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上通报了今年第二季度粮食类加工产品抽查结果。结果显示,几家企业生产的大米存在镉超标。而对于这些大米的来源,上述通报只字不提。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不方便公布这些大米的来源。(《第一财经日报》9月4日)
只能说,2013年年初的“镉大米事件”开了个很坏的头——故事有了开头,却没了结尾。不久前,媒体还在念念不忘地盘点,说湖南“镉大米”调查了5个多月后,甚至6月中旬再度“东窗事发”,相关方面依然“无视”舆论的追问,要么“正在调查”,要么缄默不语。毫无疑问,镉大米因事关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而一直被公众所惦记。
今年5月,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一季度大米抽检结果。抽检中,多达31批次大米及米制品重金属元素镉超标,虽能基本排除人为掺杂,镉元素的来源目前仍然缺乏权威的解释。紧接着9月,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出3批次大米镉超标,超标为0.8mg/kg(镉大米标准规定值为≤0.2mg/kg)。可见,镉大米不是阴魂不散,而是始终从未远离。
尽管地方农业官员跳出来称“吃两年镉大米没问题”,但这话只是增加了网络调侃语罢了。对于食品安全的漫不经心,最终受害的起码在两个层面:
一是权力公信力受损,有人疑虑是地方保护,有人担心是危害太甚,公开透明的程序成了和稀泥的把戏。
二是南方涉事产地的粮农遭殃。还是事实最有发言权——记者在南方籼稻主产省调研发现,目前各地粮价在低位徘徊,不少农户去年的中晚稻仍有大量积压。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2年度我国稻米进口数量为234.46万吨,较上年度增幅为305.38%。今年1至3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69.2万吨,上年同期仅为23.9万吨。按理说,大米属于缺乏消费弹性的商品,大幅波动,显然与“镉大米事件”大有关系。镉大米带来的消费恐慌已造成广东等地对进口大米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又进一步钳制了国内稻米价格的合理归位。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任由“镉大米事件”持续发酵,清白的稻米生产者与健康有序的国内稻米市场必将跟着继续遭殃。当此背景下,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仍诡异地选择了“不方便公布这些大米的来源”。这不仅加大了公众对民生类政务信息公开的焦虑,更让人对“镉大米事件”背后的责任链与利益链浮想联翩。
一切谣言,蕴蓄的土壤都离不开信息不对称的事实。镉大米究竟来自哪里,是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遭到了污染,原产地的水质与土壤有没有污染之虞,检测检验等监督环节起到多大程度的保障作用……这都是些迟早绕不开的问题。就像不能以“全球4/5人口食用转基因产品”来佐证“基因致肿瘤、影响生育等都是虚假”的结论一样,恐怕谁也不能拿眼下没法看到食用危害,来反证镉大米的安全。第二季“镉大米事件”如期上映,只是“主角”连名字都隐去了,这只会让人更加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