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适用新加坡刑法
B、适用中国刑法
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适用第三国刑法
答案:B
解析:略
2、汪某因共同盗窃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人民法院量刑时考虑到汪某有积极退赃和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司法机关查获汪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约6000余元的财物。对汪某应当如何处理?【 】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答案:C
解析:略
3、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行为的区别。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的区别在上面已有论述,就不再过多说明。选项A是为了犯罪而勾结共犯的犯罪预备行为;选项B则只是犯意表示;选项C和D都是为了犯罪而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农民王宝四、宋长林想进行长途运输赚点钱,但没有买车资金。两人便找到镇银行营业所的会计韩兵借钱。开始韩兵称:"贷款给个人买车从事贩运活动是违法的",不同意借款,后来韩兵认为长途贩运很赚钱,便提出他可以提供贷款,但运输利润三人要平分。王宝四、宋长林表示同意后,韩兵便擅自采取贷款方式借给2人买车款2万元。案发后,韩兵的行为被定为【 】。
A、挪用公款罪
B、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C、贪污罪
D、侵占罪
答案:A
解析:略
5、青海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罗京,违反国家规定,在某重要水源河流的源头擅自批准进行个体采金活动,导致炼金过程中有毒废物CO进入水中,使下游人群发生明显的中毒症状,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罗京的行为【 】。
A、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B、构成了渎职罪中的环境监管失职罪
C、构成了玩忽职守罪
D、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答案:B
6、甲欲杀乙而向乙开枪射击,子弹从乙的衣袖穿过,恰巧击中了与乙同行的丙,致丙重伤。丙在医疗过程中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伤害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性质认识错误。显然,甲主观上具有杀死乙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害乙的行为,但只是犯罪未遂,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甲对丙的重伤,如果有过失,触犯过失致人重伤罪,但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即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重伤罪之间构成想象竞合犯,按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对甲应以故意杀人(未遂)罪论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7、山海关海关负责人陈广天,在负责查处一起案值巨大的走私案件时,本应移送检察机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陈广天由于接受行为人贿赂人民币2万元,便大事化小,以行政处罚代替了刑事处罚,陈广天的行为应定性为【 】。
A、已构成受贿罪
B、已构成放纵走私罪
C、已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D、已构成受贿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D
解析:略
8、王某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万元,自己也被火烧伤,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放火罪
B、危害公共安全罪
C、失火罪
D、破坏集体生产罪
答案:A
解析:略
9、误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
A、对象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行为误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实认识错误的种类。根据行为人对事实认识的错误内容,事实认识错误可以分为对象认识错误、手段认识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等。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显然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0、被告人李某,出租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5人,撞伤20人。李某的行为构成【 】。
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故意杀人罪
答案:B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