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四川成都中考难度全面分析考点难点

时间:2012-06-18 10:42:00   来源:中考网     [字体: ]
13日,成都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市116个考点拉开帷幕,共有12.8万名考生参加考试。经过语文、物理、化学三科考试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走出考场后,考生们大多满脸笑意,充满自信!

  考完语文面带笑意

  大多反映题不难

  昨日上午9点语文开考,早上8∶10左右,记者在成都文翁实验学校考点外看见,部分考生已在考场外等候,8∶30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与高考不同,中考考场外陪考家长非常少。不过,在考点外,有老师在等候学生并维持秩序。此外,社区志愿者们也免费为考生准备了学习用具、矿泉水等。

  随着语文科目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他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树德中学考生王涵正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语文没有难题、偏题。语文的基础题平时都复习过,阅读作文也不觉得难,比平时的考试还简单些。”

  据了解,今年语文作文依旧延续往年采用话题作文的题目,要求考生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考生陆若鸿说,《走过那一个拐角》的解释可以从很多角度入手,比如从看见事情的另一面等等。“因为平时考试时对命题作文训练过,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还算好写!”

  考题拉差距

  基础和难点梯度明显

  与上午轻松的语文试题一样,昨天下午的物理化学考试也让考生们考笑了。“除了化学后一道大题比较难,其他的题都算比较基础的,跟平时练习题差不多!”下午5∶35,考生小傅从西北中学考点走出来,脸带笑意,“估计物理能得100分左右,化学能考70分,总的来说还算满意!”

  有了上午考完语文后的好心情做铺垫,下午走向考场时,考生们普遍比较自信。下午4∶00,物理科目结束,很多考生都觉得,A卷简单,B卷稍微有点难度。短暂的休息后,考生们进入考室开始了化学试题的奋战。下午5∶30,考试结束铃声敲响,再次走出考场的考生们笑容更灿烂了:“大部分题都比较简单!还有20分钟检查时间!”

  虽说大部分试题都以基础知识为主,昨日的理科类考题依然显现了拉差距的独特性:“难易梯度还是很明显,后一道化学题真的难,连题都没看懂!”一名考生告诉记者,化学后一道综合题要让考生进行一个化学反应的装置改装,好多同学都没读懂题,自然也没法做出来,“对这种类型的题都很生疏,确实拉差距了!”

  试卷点评

  语文

  试题亮点多全卷渗透文化味

  点评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叶玲

  无论高考还是中考,语文科目往往备受关注。今年中考语文试题颇具新意,整套试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具文化味,让人眼前一亮。

  “拐角”全面照顾考生水平

  作文,历来都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关注度高的题目。今年我市中考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让人有“新鲜、好写,富有诗意”的感觉,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也确实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是,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却很考学生的功力。该题目观照了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写作能力弱的学生有话可说,“拐角”可能是他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困难和挫折;为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深度思维的空间、情感尽情挥洒的舞台,“拐角”可能是他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节点,是他们迈向另一个生命境界的平台。不同层面的立意空间,诸多角度的立意走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尽情表达,抒写自己不同的“走过”,展示自己不同的人生理解。

  阅读体现课内外兼修

  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曾在成都引起不小的轰动,其同名散文《目送》更是让许多读者深爱不已。在此次中考语文试卷B卷现代文阅读板块,《目送》一文成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外观照课内,课外强化课内。题目的命制也是别具匠心,尤其是后一道题目:请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目送》流行的原因。“不仅从文本出发,更是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探究的思维空间。”
 为“小区取名”受关注

  本次考试的“语言运用题”以市民再熟悉不过的“住宅区命名”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材料,对目前住宅区命名的特点进行归纳,并提出建议,同时还要求考生对取得好的住宅区名字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这道题既联系身边熟悉的生活,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就在生活中,语文就在我们身边。以后一定要把自己的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多地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比如成都公园的对联啊,店铺的命名啊,城市的宣传语啊……”试卷公开后,一些重点中学的准初三语文老师已经开始为下一轮教学未雨绸缪了。

  物理

  贴近生活实际注重体验考察

  点评教师:成都树德实验中学王峰

  今年成都市中考物理试卷基本保持了去年的结构和风格,试题考查全面,重点突出。整套试卷以能力立意,难易适度,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整套试题呈现如下特点。

  立足教材

  今年物理试题注重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从教材出发,注重考查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规律的引出,以及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进程中,重视基础,重视教材。

  贴近生活实际

  注重对生活实际的体验、观察、实验、总结,注重物理知识实际应用的考查。今年试题关注大家的衣、食、住、行、用、医等事例,情景化素材的选取,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比如:A卷第16题考查家庭电路,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电压值,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需要知道家庭电路中各种电器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此外,试卷还加强了考生对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亲手做过的实验,重在过程体验和方法应用,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时事热点

  今年试题关注环保、节约、安全等现象中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如:A卷第9题的情景是“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对接,取材于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热点题材,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及质量、惯性等概念的认识。而涉及能源问题的题目则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化学

  注重基础知识关注科学探究

  点评教师:青羊教师资源中心崔萍

  今年我市的中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双基”和“回归教材”。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关注科学探究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增强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注重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题目难度层次明显

  从考生反映就能看出,今年中考化学试题的难度是呈阶梯状的,基础知识和深层考察都兼顾。整套试题结构合理、简洁,题量和文字阅读量适中,对于考生水平探究具有较高的辨识度。A卷以基础为主,B卷则考察应用能力,试题的设置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真实地展示自己的水平,既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毕业考查,又有利于高中招生。

  重视探究能力考查

  以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为主,该套化学考题同时也兼顾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所需的知识、认知水平、过程与方法都未超出课标,符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从试卷题目来看,情景大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还有一些是来自于教材中的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和习题等素材。为了体现新颖、灵活的特点,不少题目将问题进行变式,同时将考查点与考试说明、教材的对应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