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划专家以及志愿者日以继夜的工作后,成都市所辖受灾区域安置房选点及总规已于25日完成预计工作任务。这是记者从成都市规划局了解到的情况。
26日,在成都市规划局“应急规划大本营”,记者看到的是满屋的桌椅和满墙的各种示意图还有曾同时在这里工作的100多位规划专业人员在白色条幅上签名题字向灾区人民表达心情。可以看出这里曾有的忙碌景象。前几天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里,同济大学城规学院和设计院、成都市规划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四个单位的100多位规划人员同时在这里为都江堰市、崇州、大邑、彭州的40多个乡镇做过渡性安置房规划。
此前总规划师吴志强曾介绍说,虽是过渡期的安置,但规划考虑比较周全,尤其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建在地质断裂带上。从现场勘测的情况看,断裂带不仅仅是一条,而是一群。这在之后的临时安置房以及永久安置房选址的时候都会充分考虑。根据建设部前几日发布的导则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规划局和规划单位编制了《5.12地震灾后过渡安置房规划导则》以及过渡安置房的“样板间”示意图。指导原则是选址要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和次生灾害隐患区。例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带、洪水淹没线内、蓄洪区、低洼地带等。与此同时,还要避开重大污染源、易燃易爆点或其他影响范围。此外,安置点还要具备基本交通可达条件,尽可能地相对集中安置,有条件的可结合新农村集中聚居区建设来安置。
据成都规划局规划处处长万小朋介绍,成都地区过渡性安置房规划总负责人吴志强原来表态要在六一儿童节前完成规划,向孩子们献礼,结果却在25日就提前完成。从19日正式设立办公室开始筹备,总共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除了以上提到的四个单位,成都市规划局还在当地组织了251名专家及设计人员配合工作。提前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家的责任心,希望尽早让灾区群众有家可归,另一方面是各地支援安置房建设的队伍已在前几天开赴现场,规划必须早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规划专家们为了选择合适的安置点,多次下现场查勘,后方的规划设计人员不分昼夜终于与同样急迫的建设步伐相协调。
万小朋还介绍,这四个市、县专家们共选了156个集中安置点。而规划只是指导性的,因为各地的安置房形式不太一致,所需总数也在不断变化,现场由各地的建设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整。他说,安置性规划结束之后,永久性的规划是更为艰巨的任务,目前的具体工作安排,他还不便透露。
26日,在成都市规划局“应急规划大本营”,记者看到的是满屋的桌椅和满墙的各种示意图还有曾同时在这里工作的100多位规划专业人员在白色条幅上签名题字向灾区人民表达心情。可以看出这里曾有的忙碌景象。前几天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里,同济大学城规学院和设计院、成都市规划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四个单位的100多位规划人员同时在这里为都江堰市、崇州、大邑、彭州的40多个乡镇做过渡性安置房规划。
此前总规划师吴志强曾介绍说,虽是过渡期的安置,但规划考虑比较周全,尤其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建在地质断裂带上。从现场勘测的情况看,断裂带不仅仅是一条,而是一群。这在之后的临时安置房以及永久安置房选址的时候都会充分考虑。根据建设部前几日发布的导则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规划局和规划单位编制了《5.12地震灾后过渡安置房规划导则》以及过渡安置房的“样板间”示意图。指导原则是选址要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和次生灾害隐患区。例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带、洪水淹没线内、蓄洪区、低洼地带等。与此同时,还要避开重大污染源、易燃易爆点或其他影响范围。此外,安置点还要具备基本交通可达条件,尽可能地相对集中安置,有条件的可结合新农村集中聚居区建设来安置。
据成都规划局规划处处长万小朋介绍,成都地区过渡性安置房规划总负责人吴志强原来表态要在六一儿童节前完成规划,向孩子们献礼,结果却在25日就提前完成。从19日正式设立办公室开始筹备,总共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除了以上提到的四个单位,成都市规划局还在当地组织了251名专家及设计人员配合工作。提前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家的责任心,希望尽早让灾区群众有家可归,另一方面是各地支援安置房建设的队伍已在前几天开赴现场,规划必须早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规划专家们为了选择合适的安置点,多次下现场查勘,后方的规划设计人员不分昼夜终于与同样急迫的建设步伐相协调。
万小朋还介绍,这四个市、县专家们共选了156个集中安置点。而规划只是指导性的,因为各地的安置房形式不太一致,所需总数也在不断变化,现场由各地的建设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整。他说,安置性规划结束之后,永久性的规划是更为艰巨的任务,目前的具体工作安排,他还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