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高中生清明节日记(精选15篇)#】岁月流转,又逢清明。这一时节,细雨似愁丝,纷纷扬扬,润泽着大地,也勾起了心底的万千思绪。于忙碌的高中生活中抽身,在这个兼具缅怀与新生意义的日子里,我放慢脚步,去探寻清明蕴含的深沉情感,思索生命的意义,让心灵在传统中得到沉淀。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清明节日记(精选15篇),欢迎大家阅读。
1.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一
时间如流水般在指间流过,没有声息,没有痕迹,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清明,不知何时起,门前的柳条抽芽了,也不知何时起,河边的枯草又绿了,只记得,在那段繁华盛世的青春里,有个叫“悲伤”的词悄无声息的在我的身体里蔓延着,只记得,那一年正是它无情的将我吞噬。
一阵风吹过,是抚过皮肤的温暖,渗进骨子的寒冷,清明,对我来说是一个悲伤而又寂寞的词,它像外公的那座坟一样孤独而又清高地立着。“外公”,多么熟悉的两个字,而现在我已经整整四年没有再提起过了。不是不想念,而是不敢去怀念。走到外公的'坟前,轻轻地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心。也许这泥土里还有外公的温度。也许这泥土里还有外公的气息,也许,也许外公一直都在。不知为什么,此刻没有泪水,没有悲痛,只是平静地看着这座坟,脑海里,一片空白,仿佛世界的一切在此时已被定格,只剩自己……
清明,是祭奠先人的日子,不管他们是轰轰烈烈的一生,还是平平淡淡的一辈子,这一天。公平地属于逝去的每一个人。
抬起头,是灰色的天,压抑了我整个心,忽然想起了外公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毛笔依旧,只是外公已经不在了。鼻子开设发酸,随行的人一脸庄严,没有悲伤没有眼泪,只是那样肃穆。
看大人们烧纸,然后随他们一起起身然后回家,就是这样的一个程序吧。我认为,我可以坦然而又麻木的面对这些。可是,等到街上的人慢慢散了,天黑了,夜静了。我蹲在角落里,忍不住哭了,刻意忘记的是不曾忘记的。不愿想起的是一直都在心里的。
清明,不知是否有人也和我一样,被这两个字触碰了心底对柔软的地方,不知是否也有人会静静地舐干所有的伤。
2.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二
淡白的梨花没有来,天街的烟雨没有来,河边的荠菜没有来。然而你还是来了,带着亘古的炊烟。
站在还是一片苍白的草地上,一股生命的气息从苏醒的泥土里缓缓升起。那隐隐的绿意,让我想起中国的泼墨大写意山水画,那意境似远实近,若即若离,满纸大气却又意蕴含蓄。生命的力量不急着爆发,只是淡淡的接近花开的季节。
花将开未开,站在温暖的阳光中,聆听她们等待花开的梦想。风把头发吹的乱乱的,仰起头来看到几只风筝正稳稳地飘在天上,让我想起《红楼梦》中宝钗的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要是有梦想,就会活得更有激情。一本书中说过:“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那么拼命的时候,是多么美好啊!”
说起梦想,便想到介子推。在人人都想尽办法争名夺利的时候,他决然的与老母隐居于寂寂青山中,那名利只是别人的梦想,他的梦想只是过平静的.日子。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繁华,才有资格说看透繁华,而在繁华中能看透繁华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老家的人总把清明节叫做寒食节,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它们原本是两个不相干的节日,只因日子近,才合为一个。不过,它们的本意都是为了纪念。
纪念,是一个有感情的词。很想感谢祖先创造了清明这么一个节日,让我们无可寄托的感情有处停歇。纪念未免过于正式,相比之下怀念更为温暖,恰似这明媚的阳光将我们带进一段散发着老粗饼味道的回忆中去:那些聚在一起擀饼的农家妇女呀,那骨碌轱辘的擀面杖声呀,那袅袅升起的轻烟呀,她们的身后是缀满杏花花苞的树枝,地上是孩子折回来的柳条……
一阵风吹来,我看着湛蓝的天空,突然想到一句话:陌上花将开,彼可缓缓归矣。
3.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三
清明是一年中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第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大约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时候,气温骤然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就有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在这一天,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这个节气,太阳没有升起之时如果摘下一些柳树的嫩叶,晒干了泡水喝就起着去火消炎的作用(各位可以回家试一试反正气温已经升上去了烘干也简单)。
清明还是那个清明,但今年的清明倒于以前的清明有些不同。原因有二。
第一个,就是从大的来说,今年没有了往年的雨纷纷的天气和欲断魂的气氛。没有了雨,不仅没有影响到人们。反之,让年轻的一辈有了踏青的机会,让年老的一辈有了登高望远的`激情。不下雨就行了吧,还那么热,让我怎么活。洗了一对袜子,连拧都没有拧,直接放在太阳下,只是一个下午就晒干了。
第二个,我们没有回家,姥姥和姥爷的墓也没有去,妈妈本来要去的,可后来一到车站也惊呆了。就不打算回家了,只是在家里,用一个大碗盛了一满碗的饺子放在那里等了两个小时,然后我和妈妈分着吃了。都已经凉了。可妈妈说,这里面可是有着你姥姥姥爷的祝福哦!唉,没办法谁叫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还是吃了吧!
清明节自然是有好处的,电x院的鬼片全部半价,就连那机器的鬼屋,那些鬼们好像也更亢奋了呢。走进去满耳朵都是尖叫声,觉得恐怖的叫得更大声,不觉得恐怖的,也大叫,为什么?气氛,营造一种气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风俗有包青团和扫墓。
清明前一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看到妈妈和爸爸忙这忙那的。原来他们在包青团,我赶紧加入他们的队伍中。
我先拿出面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取出其中一小段的面团揉圆,捏成一个小碗状,像缝衣服一样封住它的.口,再放上叶子,一个青团就大功告成了。我们把青团一个一个放入蒸笼里。过了十分钟,一蒸笼的青团就好了。香喷喷的青团,馋得我直流口水。
到了清明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我们需要开车到目的地,路上的风景可真美。油菜花黄黄的。笋芽儿钻出了小脑袋,有大有小,杜鹃花山上可多了,红红的,满山遍野好像都在一片云霞中。我们携带者鲜花、纸钱。果食酒品和青饼等就出发了。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开始爬山。一路上,我的鞋子上沾满了泥土,可脏了。我们一会儿就爬到了半山腰,就快到了。可是,草都把路给遮住了。爸爸二话不说,拿起镰刀就把草割了下来。路又能看得见了,我们一会儿就到了墓前。妈妈把东西放在盘子里,把盘子放在墓前的桌子上,桌子一下就被盘子给放满了。我帮爸爸摆好鲜花,插上蜡烛。那爸爸呢,把我插上的蜡烛点上了火,又把纸钱给烧了,接着把酒给倒了。最后我们又一个个在墓前跪拜,希望祖宗在天堂那边也过得好一点。我们怀着对祖宗的思念之情离开了。
又是一年清明节,这个节日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流逝,它所承载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将会代代传承下去。
5.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五
清明节是放假的。我们全家乘着车子去乡下,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天空该是灰蒙蒙飘着些雨丝的,正如大人们虔诚而肃穆的神情。而今年好像格外的清澈澄明,该是为着“洒脱天地间”的孩子出游踏青吧!
乡村四月是没遮没挡的绿着。麦苗、蚕豆、野草……就像一群孩子撒开两腿肆意奔跑着。沟渠边,田垄间,哪怕背对着太阳的小河岸,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或深或浅地绿着。这绿不知要蔓延到哪儿,一路穿行,总觉五脏六腑也变成绿的`了。
绿中铺开的是金灿灿的菜花。指甲大的小花却明亮得耀你的眼。一垄垄,一块块,一片片……它们肩并着肩,手挽着手联袂演绎着四月的歌。不经意中,我的衣服,脸颊已与这淡黄的花粉相映成趣了!
这次出行的主要任务该是扫墓了。我们每到一处先人的坟前,过程是差不多的。先是爷爷将象征着追思的红纸剪成波浪状,夹在小芦柴棒里,插在坟前。然后烧纸,我们相继磕头。爷,我就想:多烧点吧,虽然我没有见过你们,但你们是我的祖先,就应该让你们生活得更富足!
最后,爷说,这些纸灰坟墓里的祖先会收到,并在他们的世界当着钱用的。看着随风翻飞的纸灰我们来到外公的坟前,一个我四岁时就离开我们的老人。清瘦的脸庞,微笑的眼神,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外公看到我常常大声地笑,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外孙来了,最喜欢将我高高地举起,用硬硬的胡茬扎我。可如今,外公您在哪里呢?您的外孙已经长大了,我烧的纸灰您真的能收到吗?想着,想着,眼泪不觉流了出来,我认认真真,毕恭毕敬地磕了个头……
家乡的清明节,绿着,黄着,一如心底的哀思无边地延伸着……
6.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单位节休加串休共有三天的假期。在这小长假里,人们往返于各地给逝去的亲人扫墓,寄托哀思!每到这时,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儿时学过的那首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每次读过都会有多种滋味袭上心头,痛楚、失落、怀念、凄凉……
“春天”这个乍暧还寒的季节里,景色依然显得那样的冷清。只有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拼着命的从地面探出稚嫩的脑袋四处张望!在这个陌生的崭新的世界里,它会经历怎样的生命旅程?冰雪还未完全消融,那些刚刚复苏的万物正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想想人生何不如此?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冒着生命的危险把孩子诞生在世间,那种撕裂般的疼痛,见证孩子与您血脉相连。再苦再难您努力呵护孩子的笑脸,再苦再累父亲也会保护好家人的平安。如今,昔日的'孩子也不在年轻,父亲那高大的腰身也不再坚挺!那曾经浓密的黑发被岁月打磨成稀疏的银丝不在有型!此情此景心底总会涌起无限的伤感之情。世间为什么会有悲欢离合?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好怀念有父母相伴的日子!
而此时,我只能茫然地目送那些与双亲散步的同龄人。那渐行渐远的身影,深深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敏感神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晃,母亲去世已经多年!往事历历再现,一切又好似昨天。您的面容,您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与梦境中,有母亲对孩子的舔犊之情,更有孩子对母亲那无尽的眷恋的、思亲之情!
7.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8.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八
清明节那天,我们回到爸爸得老家。我们先去山上烧了纸钱祭了祖,然后就在山上玩。
爸爸在山上看风景,姐姐拿着相机在拍一只美丽得蝴蝶,我拖着铁锹乱挖坑。妈妈说:”别乱挖了,铁锹给我,看我给你挖个“鸡腿”吃吧。“这鸡腿是指根长在土里像鸡腿得一种脆甜植物。我和妈妈开始寻找鸡腿,找了半天没找到,却发现好多蒲公英,绿色得蒲公英开着小黄花,有得花都结果了。我喊姐姐快来吹降落伞。姐姐跑过来,摘了一个蒲公英得降落伞边吹边说:”我来帮蒲公英妈妈得孩子走遍天涯!“我也摘了一朵蒲公英吹起来。我和姐姐玩得正开心,忽然听见妈妈喊:”你们快过来看,这里有迎春花!“我和姐姐跑过去,看见两棵迎春花正开着。这迎春花和新蕾公园不同,它得花瓣是黄得,花蕊却是红得,很漂亮!看完花,妈妈说:”我带你们去摘芽芽碰,抽水毛葱!“田野里,山上,芽芽碰很多,妈妈挑最肥得摘给我们,去掉上面得叶子,再剥掉芽芽碰得皮,放进嘴里吃起来,又脆又甜,清香满口。我和姐不停地吃起来。妈妈看我们吃得差不多了,说:”我们去抽毛葱吧。“毛葱是茅草得花苞,可以吃,但是,如果它盛开了就不能吃了。我们在田野里找了半天,只有妈妈找到了几根毛葱。剥开毛葱或绿或红得叶子,露出里面白白得毛葱,放进嘴里嚼,感觉软软得,嫩嫩得,很清甜。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要回家了。我好想再玩一会。我觉得清明节踏青玩得真开心呀!
9.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九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髓。这不仅仅是一个徒步旅行、亲近自然和促进新生活的春季仪式,也是一个人们向祖先致敬和缅怀他们的节日。它也是中华民族认识祖先、回归祖先的纽带。
古代清明节作家说:“清明节期间,雨水很多。路上的行人想被施魔法。问问餐馆在哪里。牧童指的是兴化村。”当我想起唐代一位伟大诗人的这首诗时,我想清明节似乎就要到了。清明节的台阶不远,只有一步之遥。
因为清明节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不能在家里度过。在家里,吃你平时不能吃的“清澈明亮的水果”真的很美味!此外,一个人不能和家人一起去乡下参观坟墓(去远足),问候死者,给他们拜年,并送上自己家里做的美味佳肴——清明节。让他们祝福我更好地学习,并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因此,我的父亲周六在家非常开心,决定带我回家去看看奶奶的坟墓。我立刻拿起自己家里做的透明水果,拿起一个篮子,在下面放上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透明水果铺在里面,以避免意外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进了汽车的后备箱。当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一家人上了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汽车不停地颠簸,然后我想起了后备箱里的美食。我非常担心。我告诉爸爸开慢点,尤其是在有洞的地方。我们慢悠悠地骑着,就像一只老牛拖着它的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奶奶的墓地。我拿出清澈明亮的水果,放在一边。我拿着香深深地鞠了几个躬。请问候奶奶并向他问好。当他完成中国礼仪后,他拿出鞭炮,开始鸣响。声音震耳欲聋,像天空中的雷声。弟弟吓得哭了。后来,我在门前默默地发誓:“我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得更快,进步更快,我的家人会幸福地生活,身体健康,在学校取得成功。”
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如此有意义,不同寻常,更好,如此有趣和不同寻常。有活动、知识和美食。这是一个不同于其他节日的节日。它比西方节日有趣和有意义得多。
10.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十
今天是清明节,人们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今天却没有见到雨点的影子,反而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为了避免堵车,我们一大早就开车出发了。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老家,爸爸打开车子的后备箱。我一看车子里面东西真多,有青纸、鞭炮、香、纸钱……
妈妈和爸爸从老家里面拿出了一些“老古董”——锄头和镰刀。咦,这些东西用来干什么呢?我一上山才知道,山上的草,因为长年没有人来去除,长得比我还高,我都看不到前面的路了。这时锄头和镰刀就派上了用场,为我们开出了一条路,也为了避免等会扫墓时不要引起火灾。
我们来到了太婆太公的坟墓前,大家先把坟墓上面的草全部清掉,爸爸把纸钱拿了出来分成三叠,我偷偷拿纸钱看了一下,上面有些花纹,还被机器压了好多小洞。爸爸准备好全部东西后,便拿出打火机,把纸钱点燃了,冒起了一缕缕的青烟,飘飘然然的升上天空,我蹲在地上的时候就已经被熏得流眼泪了,站起来更加是躲不过,风一会儿把烟吹向左边,一会儿吹向右边,好像和我有仇一样,一直追着我不放。这时候也依稀地回忆起太婆在的时候的点点滴滴,眼泪更是忍不住地流!
正当我眼泪止不住往外流的时候,爸爸把一个五彩缤纷,像花一样的东西挂在旁边,我问爸爸:“这是什么东西呀?”爸爸说:“这个是青纸,传说这个是给土里面的亲人遮风挡雨的,以前都是他们为晚辈遮风挡雨,现在我们长大了也要为他们遮风挡雨。”原来是这样,当我们沉浸在传说里面时,爸爸对我们大家说:“准备上香了,要站好一排。”我被爸爸严肃的语气吓到了,赶紧和妹妹站好了。我们一人拿了三根香并拜了三拜,我把好几个愿望都告诉了我的太公太婆,希望他们保佑我早日实现愿望!爸爸是我们家的大勇士,他拿出一个大鞭炮,摆好后,点燃了引火线,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安全区域,我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和爸爸说:“鞭炮点燃了,我们快走吧。”爸爸说:“现在还不可以走,要等鞭炮全部燃完,还要检查纸钱和香,不能留下一点火种,以免发生火灾!”过了一会儿,我们检查完没有火种了之后就离开了。
今天虽然没有看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滋味!
11.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十一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古往今来的清明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只有清明。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早在春秋时《国语》中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岁时百问》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另一说,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气候,又扬政绩。
清明时节,劳动人民常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每年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
古代清明节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辞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读后令人神往。
清明节,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云:“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描写了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是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12.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十二
清明节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一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这时我很为难,不知道写什么好,去扫墓又在下雨,我问妈妈,妈妈说:“要不等一会儿,我和你去理发店洗头发,你观察一下,别人是怎样的,把他写下来,也是一件关于清明节的事啊。”我灵机一动,对,可以呀,这也是关于清明节发生的啊。
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出发,一路上我又激动,又好奇,因为这是我10年来第一次到理发店洗头,所以心里才会激动,很快到理发店,理发店里的理发师,很热情,第一句话,就是对我说:“小美女坐吧。”我听,很害羞,很快就开始洗头,理发师先用蓝色毛巾给我披上后,再从瓶里倒出洗发水,摸到我头顶,一只手在我头上转来转去,然后用小水壶里的水放一点点到我头上来,又开始转,那感觉真是太好,又止痒,又舒服,真是两全其美,渐渐的,我头上的泡泡越来越多,像个大雪球,又过一会儿,我的头发和在一起雪球越来越大,就像圣诞爷爷的大雪帽,好笑极,很快理发师带我来冲头发的`地方,我先睡到沙发上,然后理发师开始冲,他先把水温调好,然后开始冲,他冲时总是要我把脖子向上,理发师洗的可舒服,冲完后,理发师用毛巾把我的头发包起来,等我做好后,理发理由才把毛巾拿下来,又开始要吹头发,很快就吹好。最后理发师给我把头发梳起来,他讲起为我梳头发,梳好后我照镜子,自己的头发像一朵荷花一样,里面像花心,外面像花瓣,美丽极,我觉得这位理发师太认真。
虽然这次清明没有扫墓,我感到很遗憾,但是我享受十年以来第一次在理发店洗头发的滋味,这个清明是我过的最特别的一次。
13.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十三
年年逢清明,岁岁需祭祖。明代刘侗于奕正撰的《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线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以此观之,清明至,触目皆悲凉。
有农谚语:十里不同俗。当然,必要的是到哪也少不了的。在我的家乡,清明祭祀分为家祭和外祭。各家长辈遇清明,必于之前就采购好所需的一切物品,清明至时,白天由自家最德高望重的长辈率人们携饭食、果品、纸钱、鞭炮、等祭祖之物上山扫墓。至坟前,各自分工明确,有的摆放饭食、果品;有的焚香烧纸钱;有的燃鞄除草添土,最后,一起拜祖祈愿,井然有序,此为外祭。家祭则是晚间于家中祠堂中祭拜。古时称此举为“清明吊”。从行为可见:清明是中华人民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修行的好时节。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有更多的活动可开展,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玩游戏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游戏经不断演变进化,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民间游戏风俗。向我家乡,应村庄太过袖珍,放纸鸢这项游戏几乎已消失踪迹,村中小孩大多喜欢玩老鹰捉小鸡、翻花绳、石头剪子布、捉蜻蜓、吹羽毛、打水漂……吹羽毛游戏应现代技术的发展现已被吹泡泡所替代了,而男孩子最最喜爱的莫过于打水漂了,往往打完水漂就一个一个扑通一声跃进水中,河水的清凉之感瞬间传遍全身,到晚间,你就可以看到一个个家长拧着自家孩子耳朵回家的诙谐而又温馨的画面了。当然,孩子们的.爱好并不会因此而泯灭,他们反而会把这些有趣的游戏发扬传播出去,所以,你现在不仅仅是只能在清明看到这些游戏的影子,它已经日常化了。
对于素有“小酒厂”之称的家乡来说,饮一点小酒可谓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唐代白居易就曾曰:“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清明饮酒,追忆缅怀先人,不更具深情之心吗? 看来,清明之行意韵深长。
14.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十四
想到这里,我无意间瞥见了父亲那斑白的两鬓在烈日下正渗出一颗颗硕大的汗珠,就在那一刹,我一下子便怔住了。下一刻,我突然理解到了二伯的心境。
当我们打开那尘封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时,我们将会看到,父亲用他那坚强的臂膀为他的儿女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而在这片天空之下,我们将永远都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
祭祖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它能让我们想起曾经活着的亲人,想起他们的爱,永远地记住他们。
清明这一天,我们同学都到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老师向我们讲了许许多多烈士的动人事迹。我听了深受感动,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换来的。为了报答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的今天,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温习各科文化知识,攀登文化科学高峰,时刻准备着在未来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大业中贡献我的力量。
清明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而创造的习俗,这是中华民族的民风习俗,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保留着一种文化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何这样一个节气要放在这样一个清明的季节里,我宁愿相信那个最美好的说法,只有在这样的清明里,才能将人们从那些深沉的悲痛里拉出来,慰以他们最清明的生命的祝福。
15.高中生清明节日记 篇十五
清明节那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姑姑、堂哥一起回老家给爷爷扫墓。路上,我们看见一丛丛紫色的野花铺满田野。妈妈说:“这真是一座天然的'花园!”快到老家,我忽然想起杜牧写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踏着泥泞的山路,我们来到爷爷的墓地。我急着冲上前,没想到脚下一滑,摔一跤,满身都是泥。姑姑笑着说:“你呀,正好给爷爷拜上一拜。”我们开始祭扫。爸爸把一张张纸用小石子压在墓碑上,接着清理杂草。我和妈妈、堂哥去捡干树枝,然后把捡来的干树枝分成两堆,放上纸钱。姑姑忙着把一道道贡品摆上。一切准备就绪,姑姑点燃纸钱,又点几支香,分给我们。我们先拜天地,再拜土地公公,最后给爷爷鞠躬。拜完,姑姑还站在爷爷的墓前,嘴里念念有词。最后,爸爸点燃一串鞭炮,红色的碎纸屑漫天飞舞,好像仙女散花。
扫完墓,我们收拾好贡品,等纸钱完全烧成灰烬,才离开爷爷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