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日记(精选10篇)

时间:2024-04-03 17:40: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日记# #清明节扫墓日记(精选10篇)#】俗称的扫墓节是清明节(每年4月4日或5日),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这段时间前后全国人民都会进行扫墓、祭祀先人的活动,也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以下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扫墓日记(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

1.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一


  4月4日是清明节,大家都很熟悉。

  清明节咱们都有一个习俗——上山祭祖。

  这天,爷爷早早地起床了,他忙开了。爷爷准备着蜡烛、香、颜料、祭祀用品……我和爷爷终于出发了!一路上的认可真多啊!爷爷对我说:“你看,这些人都是去扫墓的,山上可热闹了!”听了爷爷的话,我已经有些“蠢蠢欲动”了。经过了坎坎坷坷的路后,咱们终于到了。

  山上的路可真难走啊!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爷爷跟在我的后面走。山上的景色可真美啊,听,丁冬的流水声,姿态各异的山花……山路越来越陡峭,我也越来越累,气喘吁吁的。咱们沿着小径走上山,一路上,上山下山的人数不胜数。经过咱们的“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我太爷爷的墓前。我看见墓上长满了野草、野花,爷爷立刻用割刀割草。而我在给太爷爷的墓描字。

  这描字可不是简单的'活!我生怕颜料会滴下来,就小心翼翼地描着。爷爷割完草后,来到太爷爷的墓前,拿出蜡烛、香和祭祀用品,摆在太爷爷的墓前,点上蜡烛、香,祭拜起来。我跪在爷爷旁边,祭拜太爷爷,我希望太爷爷的在天之灵保佑我学习更上一层楼。忽然,我看见了许多山花,我马上跑到了那儿,摘起山花来。

  我摘了许多山花,转头望去,下面的景色尽收眼底。啊!咱们的祖国可真美丽啊!


2.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二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父亲美味带我回河南老家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高速公路两旁,有嫩绿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节可隆重了,我们家的祖坟分布在风景秀丽的清源上,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山上一片热闹。大人们准备了许多糕饼点心、水果饮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担挑着,小孩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铲子随后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活动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处祖坟,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了许多,接着还要把五颜六色的墓钱插在坟头的新土中,并用毛笔蘸上红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这一来,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了。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让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祖父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过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笔就描,慌得父亲一声惊叫:"别动!",原来这行字是留着给祖母逝世后才能写上的,我差点闯了祸,赶紧在祖父坟前磕了四个响头,大人们乐得呵呵大笑……

  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清明节让我对我们的祖先增添了几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亲情。


3.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甫的这句诗简直就是对今天绝好的形容。迎着蒙蒙细雨,墓场里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愁绪满肠。

  我已故的爷爷曾是一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当时在团里战功赫赫,是一个让人敬佩的英雄。可惜,英雄命不长,在我出世前,我的爷爷就与世长辞了。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眼里盛满热泪,手中执香,默默地跪拜在爷爷的墓前。望着爷爷墓碑上那张毫无生气的.照片,我忍不住摸了摸爷爷那张冰凉的“脸”,我多么渴望,爷爷在世啊!焚香燃起的一缕缕香烟,好似带去了我对爷爷说的悄悄话,燃着的香上跳跃着的小红点,就像爷爷听到了我对他说的话,正开心地“笑”着。香越烧越短,渐渐地化成一团灰,落在地上,经风一吹,渐渐地消逝了……

  烧钱纸时,我急忙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汽车、电脑、衣服、鞋帽”等祭品,迫不及待地点燃了它们。墓前顿时升起了一团烟雾,在我看来这烟雾仿佛是一面镜子,我就像看到了爷爷那张微笑着的慈祥的脸……

  望着这团雾,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这时,妈妈低下头来轻声对我说:“赶快对爷爷说说话吧。”我一怔,心里早想说的话立马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爷爷,送去给您的物品是孙儿的一点儿心意,希望您能收下,愿您过得快乐!爷爷,孙儿很想您,您到底在哪儿呀?见个面都不行……”

  临行之际,我拿起扫帚,把墓打扫了一遍又一遍——这是我能为爷爷做的的一件事。


4.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四


  清明节那天,我们家一大早都起了床,我决定跟妈妈去山上扫墓(爸爸是与单位同事去南京等地方旅游去了)。

  我们坐着舅舅的汽车去扫墓。一路上都是汽车和人,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汽车没地方停放,还挤成一大片的黑压压的人群,连走都前进不了!哎!扫墓的人实在是太多啦!早知如此,还不如下午来呢!拜完妈妈的爷爷奶奶的坟墓,我们又去拜见妈妈的外公外婆的坟墓。但天公不作美,当我们还在山上的时候,忽然下起了毛毛细雨,还吹来一阵阵的风,结果把我冻得浑身发抖。这时,我突然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名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爬了两个山,还真够累的。吃过午饭,当妈妈问我跟她还去不去扫第三个墓时,我连忙摇头说:“NO、NO”。

  在回家的路上,我竟然睡着了。看来,扫墓也是件挺累的事情。但我眼里的`扫墓人好像都不知道疲劳似的,他们的心里应该是充满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吧!


5.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五


  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学校今天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

  早上来到学校集合,一切准备好后,我们向烈士陵园走去。来到烈士陵园,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来为烈士们扫墓、献词。

  哀婉的乐曲徘徊在耳边,献词声有声有色,抑扬顿挫,诉说着我们心中的万语千言……

  献词后,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看着一个个感人的历史画面和革命故事,我们不禁百感交集,心久久不能平静。先烈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之后,我们来到革命英雄的纪念碑前,为革命烈士们献花,表达了我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我们肃立在纪念碑前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血雨腥风的时代,英雄们为了祖国和后代,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舎生望死,视死如归。英雄,您那不灭的精神会传给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先烈们您们安息吧!


6.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六


  今天上午,下着小雨,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学校组织了3—6年级的学生去大案烈士陵园扫墓。

  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在铁路上。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去烈士陵园的',所以大家都非常地渴望快点到烈士陵园啊!

  走了很久的路,我们大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眼前就是烈士们安息的地方——大安烈士陵园。进了烈士陵园的大门后,我们就朝烈士纪念碑走去。哇!纪念碑真高呀!它旁边放着几百枝手花和十几个花圈。广播里传来悲伤的音乐。我们低下头,向烈士们默哀三分钟。悼念完毕后,向烈士碑献花圈。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学校竟然准备了一个又大又美丽的花圈呢!我们迅速地把手花放在纪念碑旁边,然后围着它转了半圈。

  接着,我们走下了石梯,进入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里面,我们看到了烈士们的半身的雕塑、帽子、服装、武器、腰带、证书、徽章、胸章等等。革命烈士有很多,比如邓萍、江姐等。我们走上顶楼。这时,我们看见了两个战士挥舞着大刀,大刀的手柄上还系着像血一样鲜红的带子。当然,这也只是雕塑。

  好了,烈士陵园所有的地方我们都参观完了。现在该乘坐郊外车回家了。

  我特别敬佩这些烈士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7.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随着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这首诗,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清明节。

  清明节,又名寒食节,所以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物。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设计谋害了太子申生,申生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逃亡出走。在逃亡期间,重耳受尽了磨难,身边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不惜割掉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继位后,他请介子推上朝受封赏时,介子推不来,归隐到山里,为了让介子推出山,重耳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并没有出来,而被烧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所以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有“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的扫墓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人都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物品到祖坟墓地,将物品供祭到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栽几株鲜花或插几枝新嫩的树枝在坟上,最后叩头行礼,追思祖先。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人们也习惯了每年的清明才雨中踏清扫墓。也许,这样的情景,才可以给逝去的灵魂一些慰藉吧。


8.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祭奠的日子,注定是个忧伤的日子。刚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就提着水果,拿起纸钱,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爷爷的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爸爸锄完草,放上水果,点上香,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山坡上,盛开着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的坟前,希望他能得到些许安抚。

  这时,几只小鸟在空中盘旋,不时地发出几声鸣叫,为这忧愁的气氛增添了几分哀伤。我拿出心爱的竹笛,为老爷爷吹奏起他爱听的“东方红”。吹完后,我好奇地望着爸爸,问道:“爷爷听得到吗?”爸爸说:“当然听得到,竹笛声会像纸钱一样随着风传送给他。”听了这句话,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勤奋学习,以后把好成绩用类似的方法传送给他。


9.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九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爸爸、妈妈、外婆和我一起去扫墓。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相传这个节日始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周代。它最初代表的是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机,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的节期很长,前后15天左右都能算是清明。距清明1~2天,历有一个寒食节,同时清明这天又有扫墓的习俗。由于日期相近,久而久之,两个节日便合二为一了。

  我们扫墓的第一站是位于南宁市东北郊的白鹤岭——这是一个传统的老墓区,那里长眠着我的外曾祖父。上白鹤岭要经过约5公里崎岖不平的小山路。由于路面太窄,不能通汽车,我们只好徒步前往。上午11点,经过两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真累啊!我们大家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但这里春风拂面,放眼望去——四周花草茂盛,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又顿时感觉非常舒服。疲惫感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里地处市郊,比较偏僻、幽静的树林里,时不时还传来鸟儿们那清脆的歌声。树上也挂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色的鸟巢,真可谓是鸟儿的天堂啊!林子里的一块空地上,是一些老式的、土堆状的坟墓。一个比较大的坟墓前,有一块用褐色的大理石制的墓碑,上面刻着这样几个大字:先父文中汉之墓。他是我妈妈的爷爷。在碑文里,我还了解到他是一名革命烈士,解放前参加了地下党革命工作,在龙州起义中英勇奋战,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我的亲人中竟然还有这样一位革命烈士,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外婆还跟我说,南宁人们公园烈士纪念碑也刻有他的名字。我们拿出一把把香,点燃香烛后,小心翼翼地插在坟前案台。顿时烟雾四起,薄雾似地飘向远方,好像要把这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带出去告诉大家,同时又给这神秘的树林又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然后,大家又摆上各种祭品,烧上纸钱,缅怀这位先辈,许上自己的愿望。我的愿望是: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快快乐乐。

  扫墓的第二站是四厦岭公墓,我亲爱的外公就葬在这里。从南梧公路到墓园有约两公里的山路。我们乘车经过十多分钟的颠簸,终于到了墓园大门。四厦岭墓园是南宁市较大的一个墓园。由于正值清明,来这里扫墓的人很多,人头攒动,大人小孩们手里都拿着鲜花等各种祭品。在外婆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找到了外公的坟墓。墓碑是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面刻着:先父文福孙之墓。碑文中还介绍了外公的生卒年月以及子女情况。在孙字辈那一栏中也有我的名字。我拿出3个纸杯,摆在坟前案台,为外公斟上了茶水,放上了面包做的“金猪”、“金鸡”和“金鱼”,然后插上一炷香后,外婆在那里低声地自言自语,好像在和外公介绍这些年的情况,请他在天国放心,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接着,爸爸给带来的鲜花一片片地掰开花瓣,分撒在坟前,同时许上美好的愿望。

  清明扫墓,不仅代表了我们对先人的深深的怀念与哀思,同时更需要我们平日里,要记住先人的教导和事迹,通过先人的事迹来激励我们奋发努力学习和工作,不辜负先人对我们的希望。


10.清明节扫墓日记 篇十


  清明节的那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妹妹到南山坳去扫墓。

  我们经过柑子坪到南山坳,南山坳的景色真美呀!油菜花黄黄的,一阵风吹来,油采花在向我们招手点头,路旁粉红的小花呢……一只只蝴蝶在花中不断飞舞,一群群蜜蜂在花间不断欢唱,像是让你走进仙界。到了祖父母的墓前,我们分工扫墓,爸爸挂清明纸,五颜六色的纸条把墓地打扮得很漂亮,妈妈、妹妹、我烧香纸,外公锄草,把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缕缕清烟飘上天空。我们的工作做完了,就一个个的磕头许愿。我给祖父母送一个棒棒糖。该放礼炮、炮竹了,爸爸用打火机一点,礼炮直冲上天,随着“啪!”的一声就炸开了。“噼!噼!啪!啪!”的炮竹声,震耳欲聋,打破了山林的宁静。

  扫幕结束了,我和妈妈、爸爸、外公、妹妹踏上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