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烟台中考加分政策
(一)优抚对象子女(持民政部门证明或者所在部队、单位团级以上政治部门证明)。
1.根据省军区政治部、省教育厅、省民政厅《山东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文件要求,军人子女(包括现役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高级中学,按照下列规定给予优待:
(1)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的军人子女,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子女,烈士子女,中考时可凭军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经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按照当年录取分值10%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
(2)作战部队、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军人子女和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以及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子女,中考时可凭军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经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按照当年录取分值5%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
(3)驻国家确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以上岛屿,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子女,以及因公牺牲军人子女、烈士子女,可根据军人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的需求和意愿,由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父母原户籍所在地区教育质量较好的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就读。
(4)驻一般地区部队的军人子女,中考时可凭军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经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按照当年录取分值3%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
(5)驻鲁武警部队子女的教育优待,按照本细则规定执行。
(6)消防救援人员子女保持原有优待政策。
2.烈士子女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可按照学校当年录取分值10%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也可按照意愿,由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父母原户籍所在地区教育质量较好的公办普通高中就读。一级英模和二级英模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时降10分录取。
3.根据中共烟台市政法委、综治委、见义勇为基金会《烟台市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实施细则(试行)》要求,获得县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或其子女,在初中升高中考试中给予降20分录取。
(二)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以及港、澳、台籍考生,报考普通高中,招生时降10分录取。
(三)少数民族考生(持民族事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证明),报考普通高中的,招生时降10分录取。
中考答题策略
1、做题顺序:一般按照试题顺序做,实在做不出来,可先放一放,先做别的题目,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特别提醒做题慢的同学,要掌握好时间,力争一次的成功率;做题速度快的同学要注意做题的质量,要细心,不要马虎;
2、解题方针:考虑各种简便方法解题,选择题、填空题更是如此;
3、作答要求:考虑到网上阅卷对答题的要求很高,所以在答题前应设计好答案的整个布局,字要大小适中,不要把答案写在规定的区域以外的地方.否则扫描时不能扫到你所写的答案;
4、心态调整:调整好心理状态,解答习题时,不要浮躁,力争考出水平,极客数学帮在此教大家答题时的两个心态。
(1)若试题难,遵循“你难我难,我不怕难”的原则,即如果是难题,中考数学中的难题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可以先放着,把其他简单的题做完了再来攻破,所以不要怀疑自己,得相信自己有攻破的能力;
(2)若试题易,遵循“你易我易,我不大意”的原则,即不要被简单题带进坑里,越简单越不粗心大意。
中考考试技巧
1、讲求规范书写
卷面是影响评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证做对、写全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都会造成失分。因为字迹潦草,会给阅卷老师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2、面对难题,讲究策略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但考生在考场上也经常会遇到不能全答对的题目。
3、以退求进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4、执果索因,逆向思考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5、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这样就会步骤所至,结论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