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备考资料集合

时间:2020-11-05 10:37:00   来源:无忧考网     [字体: ]
【#环境影响评价师#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备考资料集合#】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那么,©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备考资料集合,供大家关注。如想获取更多环境影响评价师的模拟题及备考资料,请关注©无忧考网的更新。

【篇一】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备考资料集合


  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1)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料,必须按建设过程、运营过程两个时期,详细核算和统计,根据项目评价需要,一些项目还应对服务期满后(退役期)影响源强进行核算,力求完善。因此,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经绘制的污染流程图,并按排放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然后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负荷核算。比如燃煤锅炉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必须要以锅炉产汽量时所耗的燃煤量为基础进行核算。

  对于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问题。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废物进行分类,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有关问题;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数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

  统计方法应以车间或工段为核算单元,对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求实测,实测有困难时,可以利用年均消耗定额的数据进行物料平衡推算。

  (2)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过程中,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即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其相互的关系可表示为:

  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一“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3)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污染源强。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投入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总量等于产出的产品和副产物以及产生污染物的总量。通过物料平衡,可以核算产品和副产品的产量,并计算出污染物的源强。物料平衡的种类很多,有以全厂物料的总进出为基准的物料衡算,也有针对具体的装置或工艺进行的物料平衡,比如在合成氨厂中,针对氨进行的物料平衡,称为氨平衡。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主要是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进行物料衡算。

  (4)水平衡。

  水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和载体,在任一用水单元内都存在着水量的平衡关系,也同样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质量平衡计算,这就是水平衡。根据CJ19—87规定,工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关系见下图,水平衡式见下式:

  Q+A=H+P+L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在核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按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提出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应包括国家规定的指标和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其单位为每年排放多少吨。提出的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②符合相关环保要求(如特殊控制的区域与河段);

  ③技术上可行。

【篇二】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备考资料集合


  公路项目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应涉及勘察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主,按环境生态、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固体废弃物和社会环境等要素识别影响源和影响方式,并估算源影响源强。

  勘察设计期工程分析的重点是选址选线和移民安置,详细说明工程与各类保护区、区域路网规划、各类建设规划和环境敏感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影响。

  施工期是公路工程产生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应重点考虑工程用地、桥隧工程和辅助工程(施工期临时工程)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在工程用地分析中说明临时租地和永久征地的类型、数量,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位置和数量;桥隧工程要说明位置、规模、施工方式和施工时间计划;辅助工程包括进场道路、施工便道、施工营地、作业场地、各类料场和废弃渣料场等,应说明其位置、临时用地类型和面积及恢复方案,不要忽略表土保存和利用问题。

  施工期要注意主体工程行为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路基开挖工程涉及弃土或利用和运输问题、路基填筑需要借方和运输、隧道开挖涉及弃方和爆破、桥梁基础施工底泥清淤弃渣等。

  运营期主要考虑交通噪声、管理服务区“三废”、线性工程阻隔和景观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根据沿线区域环境特点和可能运输货物的种类,识别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风险事故。